每日经济新闻

    与前省会“抱团”,长春想做东三省中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08 23:01

    日前《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9-2025年)》出台,长春市、吉林市新旧两任省会的协作被再次搬上台面。在吉林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看来,长吉一体化对于形成省内中部经济隆起带,促进吉林乃至东北地区的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做强省会,这次是东北。

    日前《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长春市、吉林市新旧两任省会的协作被再次搬上台面。

    图片来源:《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9-2025年)》

    长春、吉林是吉林省的第一、第二位大城市,户籍人口1164万,占全省的45.4%;地区生产总值8833亿元,占全省的58%。

    在吉林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看来,长吉一体化对于形成省内中部经济隆起带,促进吉林乃至东北地区的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吉林正在打造一个以长春为主要区域,辐射带动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的“长春经济圈”,长吉一体化是其核心阵地。

    做强省会,以带动全省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吉林的现实所需——以2017年吉林省各城市的GDP为例,除长春实现了增速上升外,绝大多数城市均遭遇大幅滑坡,引领全省发展的任务艰巨。

    数据来源:2017年地方统计公报
    (通化、松原统计公报中部分数据未公布)

    将目标定为“东北亚中心城市”的长春,在经济、政策等各方面都正在成为东北的佼佼者。通过“长吉一体化”,长春能否探索出引领东三省的振兴之路?

    与“前任”破冰

    长春与吉林的“恩怨”,要追溯到1800年长春建制。

    在水运发达的年代,位于松花江畔的吉林拥有绝佳的区位优势。经济发达、人口集中使吉林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吉林省也由此得名。

    但此后,随着铁路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位于中东铁路沿线的长春获得发展机遇,并造成了吉林与长春两市经济地位的互换。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市曾短暂地充当过吉林省的省会。但随后,长春撤销直辖市并入吉林省,结束了吉林市的省会使命。

    到现在,吉林省这两任省会,仍能代表全省总体的发展水平。据2017年数据,长春GDP达6530亿元,吉林GDP则为2302.8亿元,尽管分居省内前两位,但从全国层面上看,体量均不算大。

    长吉两市只有“抱团”才能赢得发展先机,这几乎成为一种共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丁晓燕回忆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吉林省就已经开始着手关于“长吉一体化”的规划。到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进一步明确了长吉图国家发展区域战略以及长吉一体化的构想。

    城叔搜索此前新闻发现,早在2015年左右,曾密集出现关于推进长吉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报道。但在《规划》中,并未出现有关该示范区的安排。反而,同样身负创新任务的长春新区成为长吉产业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以长春为核心,纳入更大的框架内进行整体考量,或许能够为长吉一体化的僵局带来破解的新机。

    事实上,此次长吉一体化的规划是《“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的一部分,这里的“一主”即长春经济圈,而长吉一体化被认为是长春经济圈发展的一步要招。

    《规划》也特别明确了长春与吉林二市在一体化过程中的关系,即在发挥长春核心城市地位的同时,提升吉林核心城市能级。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加快与长春市“对进式”发展。

    造就强省会

    作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编制的参与者,丁晓燕认为,新规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以长春作为强省会的资源,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城市的总体发展。从地域上看,长春经济圈涵盖了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公主岭、梅河口等六个城市(后两市为省直管县级市)。

    在拥有9个地级市与自治州的吉林省,上述区域面积占全省48.6%,常住人口占全省74%,GDP总量占全省84%,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78%,是吉林省城镇最密集、高教资源最丰富、经济发展最活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

    这大大拓宽了长春的发展潜力。长春市常务副市长王路曾指出,长春经济圈辐射范围将达到哈尔滨都市圈、沈阳经济区、蒙东地区,以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

    事实上,作为东三省的“小透明”,吉林省一直期望通过做大做强省会来提升全省的发展建设。2017年,长春就提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随后还为此制定了《长春市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指标体系》。

    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崔健看来,长春位于东北地区天然的地理中心和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产业、科教等资源丰厚,能够当此重任。

    在一些指标上,长春确实领东北之先。2018年上半年,长春市GDP完成2973亿元,增长7.4%,高出全国增速0.6个百分点,而东北另外三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和哈尔滨,增速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继2016年上半年以来,长春连续8个季度保持经济增速在7%到8%的区间运行,高出中国整体的GDP增速,也高于东北另外三座副省级城市。

    此外,自去年发改委重新“开闸”批复城市轨道交通修建后,长春是东北首个获批的城市,获批的轨道交通三期规划总长达135.4公里。丁晓燕指出,这意味着长春正在推进基建补短板,完成“历史欠账”。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长春的发展与其他市州的收缩并存。2017年,除长春GDP实现超过7%以上的增长外,绝大多数市州的增长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滑坡。

    在将长春经济圈打造为2万亿区域经济体的总体目标下,丁晓燕认为,长春仍处于聚集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真正达到辐射扩散的阶段。因此,要真正形成一体化尚需时日。

    东三省“粘合剂”?

    尽管如此,一体化的步伐对于吉林来说并不算超前。

    早在2017年,包括5个城市的沈阳经济区轮廓就已形成。而在更早的2016年,国务院就批复了哈长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各种城市合作的框架构成了东北振兴的基础。

    在此前举行的第二届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圆桌会议上,时任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司长的王树年更指出,经济一体化是加快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

    但受制于东北各城市产业总体水平不强、且互补性不够,现有格局并未能有效促进东北城市间的合作。在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姜春海看来,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东北内部省区之间区域合作还面临地方保护的问题,同时,统筹规划力度也不够,缺乏有影响力、规模化、多元化的利益共享与成本分担合作平台。

    丁晓燕在评价长吉一体化时就指出,与许多东北城市产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不同,长春与吉林面临的是产业独立性很强、产业间配套弱的问题。产业一体化推进艰难,但这是两市一体化的基础。

    对于该问题,《规划》提到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在吉林打造长春的产业配套,如在长春的优势产业汽车制造业上,将“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基地”,“强化产业集聚和协同创新发展”;二是整合两市的优势产业,如对于吉林的优势产业化工业,提到将“推进两市汽车、化工产业协作对接”。

    此外,在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长春市发改委副主任付军海提到了长春经济圈的机制安排。

    据其介绍,将设立经济圈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时建立由几个城市主要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区域发展重大问题。

    除了推动长春打造为东北亚区域中心,吉林还有更大的动作。

    去年底,吉林接连与黑龙江、辽宁两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尽管两份协议包含的内容有所区别,但核心内容都是推进省际协同化、一体化甚至同城化发展。在东三省一体化的需求下,吉林似乎正在担当起粘合剂的作用。

    但在丁晓燕看来,整个东三省地区内,吉林省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均落后于其他两个省份,仍然很难担此重任。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务院部署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 将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

    下一篇

    美国三大指数短线拉升 道指涨百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