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闵希莹: 以“见缝插针”治愈“时空错位”,口袋公园让城市更有“温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4-22 19:29

    4月22日,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闵希莹表示,用“见缝插针”的方式布局城市公园,提高市民对绿地的感知度和获取度,不仅能够让城市更有“温度”,也是美好生活升级版的需要。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实习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杨欢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那些小而美、不那么起眼的城市绿地和公园,往往才是真正能让人们享受城市生态福利的地方。”

    4月22日,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闵希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用“见缝插针”的方式布局城市公园,提高市民对绿地的感知度和获取度,不仅能够让城市更有“温度”,也是美好生活升级版的需要。

    以“见缝插针”治愈“时空错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升级,生存性的基本物质文化“硬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而舒适性、享乐性、发展性的消费“软需求”需要进一步扩大。同时,闵希莹表示,城市人口分布与生态空间分布存在的“时空错位”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美好生活体验。

    在4月22日举行的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上,针对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闵希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见缝插针”地布局各种规模、类型的城市绿地和口袋公园,借力自然,构建基于公园城市与服务设施布局的城市中心体系,最大限度创造城市生态效益。

    闵希莹分析说,目前成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达1.77万人/平方公里,高于上海、天津等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且仍在快速聚集。与之相悖的是,这里的公园主要以郊野公园为主,中心城区严重缺乏公共休憩空间,2015年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仅为44%,而北京的同期数据达到73.8%。

    通过“推进全域公园化、塑造大美城市形态”,可以帮助成都改变现状。具体而言,闵希莹建议将成都整体建设为一座“大公园”,以绿道为脉络、以山川为景胜、以农田为景观、以城镇为景区,实现全域公园化,绘就锦绣天府新画卷。

    市民满意度是最高衡量标准

    “我们一直在做有关公园城市和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关系研究。”在闵希莹看来,“公园城市”理念主要基于两个思想,一个是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这也是和过去温饱阶段截然不同的两个标准。

    她在专访中表示,“以人为本”是公园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通过建设触手可及的口袋公园、道路绿化改造、绿色交通体系等,提高市民在街道空间中的舒适度和“绿色”感知度,可以促进公园城市的融合共享。

    “公园城市”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建公园,而是一个关系到生活方式、产业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的综合概念,它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城市发展方式和市民生活方式。闵希莹认为,只有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才能为城市创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重视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大工程,也要重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绿地、小公园。”闵希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市民满意度是最高衡量标准。那些能够切实提升市民生活体验的小型生态空间,也许并不是非常显山露水的醒目工程,却真正体现了对“公园城市”基本理念的贯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公园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今天,范锐平在首届公园城市论坛这样说

    下一篇

    瑞尔特:2018年净利同比微增 拟10转6派3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