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丛刚 每经编辑 段思瑶
▲4月16日,宝马汽车公司3系长轴距轿车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亮相 新华社图
宝马正在强化最新战略成果在中国的落地。
在2019年的上海车展上,宝马集团带来旗下BMW、MINI和BMW Motorrad三大品牌共10款首发车型,重点展示了前瞻设计、创新科技、大型豪华车、未来出行领域的最新成果,并推动这些成果的进一步“本土化”。
作为首款全尺寸运动型多功能汽车,BMW X7在车展开幕前夜正式上市,其100万元至162.8万元的售价超出此前市场的预测,M50i车型的定价甚至比在售SUV的M版本车型价格还要低。这一极具“竞争力”的定价表明,宝马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把握都在进一步加深。
“X7在价格策略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平衡,一方面对客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了豪华车的定位。”宝马集团董事彼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X7全球最重要的两个市场之一,同时宝马已经完全更新了X家族车型系列产品,它们一定能够推动宝马2019年的销售表现。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宝马在华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0.7%,为豪华车第一阵营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品牌。
25款新车助力销量“小目标”
虽然中国市场一季度汽车销量出现了11%的同比下滑,但是,彼得仍看好宝马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多款新车布局的细分市场领域。
“我们在豪华车市场中拥有最佳的品牌组合,有顶级品牌劳斯莱斯,然后是豪华车市场领先的BMW品牌,还有MINI品牌。”彼得介绍说。
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宝马全球首发了全新BMW 3系和全新BMWX 3M和X4M,以及新近上市的BMW X7和全新BMW Z4等产品。其中,最新概念车BMW VISION iNEXT更是展示了2021年交通出行的前景。作为全新“第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马集团正推进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产品攻势。
据了解,2019年,宝马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共25款新产品,覆盖旗下三大品牌。彼得认为,豪华细分市场已经走上了良性的轨道,市场也会慢慢正常化。
由于较早的布局国内新能源市场,宝马的新能源车型正在成为新的增长亮点。彼得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前十名中,有八个都是中国品牌,另外两个就是BMW品牌车型,一个是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另一个是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力。
2019年开年宝马表现良好,前3个月单BMW品牌销售同比增长10.7%,BMW和MINI两个品牌的增长也达10.2%,去年宝马推出的国产全新BMW X3,在三季度、四季度形成基数的效应,综合考虑有这么强大的产品阵容,宝马认为全年可以实现5%到10%的增长。彼得认为,在豪华车细分市场中,宝马还会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
加码未来出行
宝马集团目前已跨进“全新第一战略”第二发展阶段(2019~2021年),这将不断深化在A.C.E.S.未来出行四大创新领域的发展。
在全新“第一战略”指引下,宝马集团希望积极引领未来出行发展,加强其在科技转型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宝马集团负责客户、品牌及销售业务的董事诺达表示:“宝马集团认为未来出行的特征将是可持续、全面互联和自动化。而中国将在出行领域的发展中占据领导地位。”
作为BMW品牌的未来技术象征,“智能网联汽车”BMW VISION iNEXT概念车首次在此次上海线车展上向中国公众亮相,实景展示了宝马的未来出行设想。这款未来之车集自动驾驶、全面互联、纯电力驱动和未来座舱设计等创新于一身,2021年投入量产时将为客户提供三级自动驾驶功能,并在技术上达到四级水平。
彼得说,BMW VISION iNEXT 对于中国市场定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把未来的三大关键技术集于一体:第一,纯电动,续航里程可以超过600公里;第二,实现全5G连接,它搭载了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3级自动驾驶);第三个是数字技术,可以说中国消费者在日常使用数字技术方面要领先于其他市场,比如智能个人助理,率先搭载在全新BMW3系上也证明了中国在数字化层面的领先和市场需求。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为了确保新车上市时契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宝马已在中国上海建立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并于2018年展开四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实路测试。将来BMW iNEXT也将加入测试车队,而所有测试数据将助力全球研发进程。
基于“以数据驱动研发”的理念,宝马集团于今年3月宣布成立数据中心,计划在BMW iNEXT量产前采集大约500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数据,并辅以2.4亿公里计算机模拟测试数据,以此确保BMW自动驾驶功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彼得说,现在全行业已经意识到自动驾驶的复杂度已超过行业内两年前的预测,需要有更强的电脑计算能力才能够实现。这一方面需要宝马做出必要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跟像英特尔、Mobileye、FCA这样合作伙伴来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我们认为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讲,安全是重中之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