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通咨询票据业务办理的电话,曲靖市商业银行票据人员可能怎么也无法料到,自家银行的分行行长柳泉居然私刻银行公章并提供相关材料,瞒天过海绕过总行的审批,伙同他人违规开设多个异地同业账户进行票据贴现业务,共计获取利润2405万元,票据贴现业务总额达到976亿。
每经记者 宋戈 每经实习记者 张卓青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不是那通咨询票据业务办理的电话,曲靖市商业银行票据人员可能怎么也无法料到,自家银行的分行行长柳泉居然私刻银行公章并提供相关材料,瞒天过海绕过总行的审批,伙同他人违规开设多个异地同业账户进行票据贴现业务,共计获取利润2405万元,票据贴现业务总额达到976亿。
2014年3月21日,曲靖市商业银行的票据人员滕某接到一通咨询办理票据业务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通过微信向滕某展示了一张业务回单图片,上面显示了曲靖商行会泽支行曾在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开立同业账户。事情败露后柳泉向滕某坦白了未经批准开立同业账户的事实,随后该行立刻向公安机关报了案。目前涉案的四人都以非法经营罪被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累计处以罚金1222.44万。
事情还要回到2013年的6月,那时身为曲靖商行会泽支行行长的柳泉经王志强结识了做金融业务的潘刚杰和冯辉,交谈之间两人提议让柳泉在票据集中的地方开个同业账户,用来做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柳泉告诉二人由于银行支行不是独立的法人,到外面开户需要经过总行的同意,柳泉也向二人明言“总行是不会同意”。但是在二人的不断劝诱以及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最终柳泉还是同意了开设银行同业账户,条件是潘刚杰公司负责向会泽支行提供不低于2000万的日平均存款,并且每年给银行100万的手续费。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柳泉使用了什么“技巧”瞒天过海,绕过曲靖商行总行去开设了同业账户呢?答案就是私刻银行公章!
柳泉带着盖好的印模去昆明花了600元的价钱私刻了一枚曲靖商行会泽支行的行政章、一枚曲靖商行的汇票专用章和一枚他个人的私章。“因为银行印章管理很严格,像银行行政章和名章不可能经常能拿出来用,还有支行本就没有汇票专用章,所以我才干脆私刻,以后就方便使用了”。柳泉坦白当时心里还是忐忑:“如果我把我们银行的真实印鉴拿出去给他们做业务的话,容易被我们银行内部的人员发现我和他们合作的事情”。
之后柳泉还复印了开户所需的会泽支行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金融许可证等复印件拿给了潘刚杰,让他到平安银行重庆分行去开户。
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一伙人先后在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华夏银行保定分行、招商银行重庆沙坪坝支行开立“曲靖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会泽支行”同业账户,操控在几个银行开立的同业账户进行票据贴现,共计获取利润2405万。为了能顺利开展业务,潘刚杰和冯辉等人还冒充会泽支行的工作人员,将柳泉提供的曲靖市商业银行文件进行篡改,骗取相关银行认可。
很有意思的是,这帮人还陷入了真假公章“罗生门”,为了方便办理业务,柳泉把雕刻的假章交给潘刚杰。到了2013年11月底,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业务了,柳泉告诉潘刚杰那枚汇票专用章是假的,“其它印鉴我到是没有明确告诉他是假的,但是他应该是心知肚明”。但是潘刚杰却在后来辩称“我开始没想到章会是假的”,直到事情败露后,柳泉才告诉他“曲靖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会泽支行”这枚印章也是假的。
票据转贴现是指某家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将未到期的已贴现或已转贴现的商业汇票进行转让的票据行为,票据中介操纵同业户是转贴现市场中常见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了执行同一银行分支机构首次开户面签制度,由开户银行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亲见存款银行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在开户申请书和银行账户管理协议上签名确认,所以潘刚杰等人才会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并篡改相关文件以骗取相关银行的认可。
随着近年来票据案件频发,监管规范银行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违规现象的力度也在加强。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今年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由于票据贴现的利差,结构性存款和同业拆借的利差,可能有套利空间,个别企业、银行搞了一些同业的票据买卖,这种一定是个别现象,我们在组织监管人员进行这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资金存在逃避监管套利,没有用于实体经济,将严格问责处罚。
而在去年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6个月后停止开展跨省纸质票据转贴现、买入返售业务,应尽快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票据交易系统。
因为票据违规受罚在监管披露的罚单中也并不鲜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1月20日,南京银行苏州分行因为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虚增存款规模,违规开展代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等违法行为被罚110万元,而去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随州分行也因违规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吃”了20万罚单。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