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首尔“制造业心脏”衰竭,如何“抢救”?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4-02 22:43

    当全球制造业开始“大迁徙”,低端制造业纷纷向东南亚转移,类似首尔这样的城市,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再造已是大势所趋。曾因制造业而缔造“汉江奇迹”的首尔,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每经记者 杨弃非 余佩颖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

    韩国首尔最具代表性的商圈明洞入口处,就是串起首尔中区头尾两端的乙支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明洞地铁站不断涌向位于乙支路一街路口的百货商店,人流到夜间也没有停息的意思。

    而仅地铁一站之隔,却是另一番光景——这里是首尔曾经的“制造业心脏地带”,在乙支路三街路口,仍有手艺人穿梭在贩卖各种零件和工具的店铺中间。

    由于制造业低迷,明洞的触角开始悄然朝这里“入侵”——在首尔市政府推动下,过去的工厂被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占领,更多商业楼盘在拆迁的废墟中拔地而起。街区更替,甚至在去年末引发“街道保卫战”。

    当全球制造业开始“大迁徙”,低端制造业纷纷向东南亚转移,类似首尔这样的城市,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再造已是大势所趋。曾因制造业而缔造“汉江奇迹”的首尔,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撤离

    现在的乙支路三街,仍有制造机械零部件的机器在轰隆作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潮咖啡厅、时装店、艺术家开设工作室……似乎标志着这条街道正和过去划清界限。

    搬离潮已成为这里的“关键词”之一。在2003年启动的首尔市中心“清溪川改造”项目中,政府腾退30000个沿街商铺,并拆掉原来的高速公路。在清溪川两侧,更多有着英文招牌的西餐厅取代原有的制造业生态,新修的市民广场则是为这里的住宅楼盘所准备。

    与街道的衰落相应,韩国制造业整体呈下滑态势。

    去年12月,韩国PMI在经历5年来最快的下滑速度后跌落至48.6。过去20年间,韩国新生企业不仅在整体制造业企业中所占比重下降,其对经济贡献率也不断下滑。

    据《韩国时报》报道,因2015年政府主导的“改造世运商街项目”,32岁的艺术家李敬民(音译)入驻位于乙支路三街的世运商街(Sewoon Sangga)。就在他入住不到一年后,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制造区被夷为平地建造高层公寓。不仅如此,整个乙支路制造区都在遭遇相似的命运。

    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被低租金和制造业老街的特质所吸引,出现在乙支路上。正如首尔市政府市场经济科一位负责人所说:“这里的空房子增多,房主们很欢迎艺术家到来,艺术家入住也可以缓解空洞化现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使乙支路三街成为市中心除明洞之外的另一个旅游目的地。在著名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带有乙支路(Euljiro)各式标签的发帖共计数万条。在国内生活分享社区小红书上,关于乙支路的分享也近1000条。不少发帖的网友称,对乙支路“种草”已久,慕名前往。

    焦虑

    然而,由社交媒体刮起的这股“乙支路热潮”,带来的并不只有期待,还有固守本业的商贩们的焦虑。

    “我们很紧张。”赵宗岱(音译)已经在乙支路经营了30年印刷厂,他喜欢街区的新变化,但同时也在焦虑。“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租金可能会上涨。但我们搬家并不容易,因为印刷是一种气味很大的生意,我们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入驻现代建筑。我们已经在这里待了将近半个世纪,已经习惯了这里,我们无法在别处生存。

    在此之前,乙支路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家店铺制造的零件,正是另一家店铺需要的配件,并能够为大型产业与电子器件提供最初原型。

    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一位当地手艺人介绍,这个地区主要是手工制造业,能够为三星、LG这样的大公司提供样品。它们之所以需要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充斥着各类小型作坊,由于体量小、分工细,能够快速、廉价地完成一个小型产品制造过程。

    此外,传统制造业也并非一无是处。艺术家和美术生创作金属工艺、印刷等作品,乙支路上的原料应有尽有。他们让乙支路传统制造业,在新的时代形成了另一种生态。

    “杂志、室内装饰、相机零件、舞台道具,甚至竞选活动传单......这些都是在乙支路制作的。它是唯一能有效处理小型和大型制造的地方。”在接受《朝鲜时报》采访时,专门从事印刷设计的平面设计师Shin In-ah说道。

    更重要的是,《朝鲜时报》调查发现,许多游客来到乙支路,正是希望离开高楼大厦带来的千篇一律,感受城市历史所在。一位旅游业从业者谈到,在许多城市内,市中心已经失去传统产业集群的立足之地,而这样的区域能够很好地展示城市底蕴。

    为此,一位留美韩籍艺术家李贤志专门成立 “乙支路记录馆”工作室,希望用照片和影像记录这里正在发生的变化。“这里原封不动地保留了首尔的历史,甚至还有异国风情。”李贤志说道。

    复活

    现代社会的城市更新,赋予老厂房新定义成了一种趋势。然而,全球城市更新又面临一个新旧失衡的问题:留下旧有建筑,引入新的用途,但传统文化和产业却于其中遭到破坏,形在而神已散。

    在2017年举行的首尔城市与建筑双年展上,如何在“即时共有空间”内复活制造业被定为当年的主题,而世运商街综合体则被视作典型代表——

    它是上世纪60年代末修建的一个集购物、工业、住宅为一体的综合体,是曾经电子元件中心。对世运商街的再建计划已持续数十年,也曾一度被列入拆除名单。但由于其靠近文化遗迹,首尔市政府在重新规划下,决定将其作为首尔历史的一部分来打造。

    在许多人看来,保留项目的决定是正确的:它将当地建筑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并且展示出政府对该地区业态保留的一种姿态——不少新手艺人成为这里的新主人,包括3D打印体验馆、机器人作坊等新业态也纷纷入驻,为乙支路传统制造业输入新鲜血液。

    与此相对的是,紧邻世运商街,在首尔另一个制造业商贸聚集区——东大门,由全球著名的设计公司扎哈·哈迪德打造的东大门设计广场饱受诟病:一个花费巨资打造的城市“怪物”,却没有明确用途,而且显得与城市周边建筑与产业配套格格不入。

    若从全盘角度来看首尔,两边是明洞、东大门两个现代化、商业化集聚区,中间则是以世运商街为主体的传统制造业区域,正好形成有起有伏、更加动态性的城市天际线。

    而在最新提出的“再次世运”项目中,一个人行系统被引入,将世运商街与另一侧的清溪大道连接起来,这也盘活了区域内更多人流聚集区。这些道路基本上构成了首尔中心人口集中的区域,首尔研究院报告认为,这一项目让首尔市区内真正实现了“行人友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兴业证券交出2018年成绩单:重返A类券商行列,逆势新增员工数量行业第一!

    下一篇

    “一块平板”魅力有多大? 两大教育信息化厂商专利纠纷“闹”出国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