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重点规范环境应急资源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程序,适用于生态环境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廖丹
图片来源:摄图网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需要充备的应急资源,但是,应急资源底数是否清楚?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调查指南》),重点规范环境应急资源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程序,适用于生态环境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
环境应急资源是指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所需要的物资和装备。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加强环境应急资源储备,首先要开展调查、摸清底数。但目前工作中存在环境应急资源底数不清、定位不清、界限不清的问题,还存在调查不充分、程序不规范、结论可信度不高、数据更新不及时、调查结果与预案衔接不够等问题。
该负责人强调,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摸清应急资源底数,强化应急资源储备的针对性,满足健全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提高预案质量和应急响应能力的需求,确保环境应急资源找得到、调得动、用得好,有必要制定《调查指南》,指导地方开展相关工作。
其中,调查的内容包括: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环境应急资源情况,包括可以直接使用或可以协调使用的环境应急资源,并对环境应急资源的管理、维护、获得方式与保存时限等进行调查。
对生态环境部门的调查,优先调查政府及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应急物资库的环境应急资源,同时将重点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物资库纳入调查范围。根据风险情况和应急需求,还可以将生产、供应环境应急资源的单位,产品、原料、辅料可以用作环境应急资源的单位等其他有必要调查的单位纳入调查范围。
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以企事业单位内部为主,包括自储、代储、协议储备的环境应急资源。必要时可以把能够用于环境应急的产品、原料、辅料纳入调查范围。
根据“环境应急资源参考名录”,主要作业方式或资源功能就涵盖:污染源切断、污染物控制、污染物收集、污染物降解、安全防护、应急通信和指挥、环境监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