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啤酒巨头华润啤酒发布2018年年报,报告期内产品销量和净利同比下滑。伴随着啤酒行业的消费升级,净利下滑或许成为华润啤酒在转型阵痛期必须面对的事实。
每经记者 李诗琪 每经编辑 徐斐
面对啤酒行业的涨价潮和消费升级趋势,更多乐于开怀畅饮的消费者正开始培养小酌怡情的习惯。国产啤酒巨头华润啤酒(00291,HK)似乎也受到波及,2018年产品销量和净利同比下滑,其中销量下滑的原因便指向了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涨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华润啤酒过去一年共关闭工厂13间,累计裁员1.2万人,由此产生的相关员工补偿和安置费用高达4.83亿元。伴随着啤酒行业的消费升级,净利下滑或许成为华润啤酒在转型阵痛期必须面对的事实。而就未来发展而言,华润啤酒面临的更大挑战,将体现在对所收购的喜力啤酒业务的整合方面。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华润啤酒对高端产品的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经验有所欠缺。即便成功收购了喜力啤酒的部分业务,二者也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磨合,否则前者给华润啤酒带来的红利将很难释放。
3月20日下午,华润啤酒公布了2018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综合营业额为318.67亿元,同比增长7.2%;股东应占综合溢利为9.77亿元,同比下降16.9%;啤酒销量则同比下滑4.5%。
华润啤酒在公告中表示,尽管销售成本因部分原材料、包装成本等上涨而有所增加,但由于过去一年公司对部分产品适度调整价格,加上中高端啤酒销量有所增加,产品整体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12.3%、公司的毛利同比增加11.7%。
2018年初,华润啤酒曾向媒体确认了其多款产品涨价幅度在10%~20%左右的事实,本轮国产啤酒的涨价潮也由此拉开。
然而毛利的上涨并未能支撑公司净利的走高。记者查阅年报发现,关厂裁员造成的员工补偿以及销售费用的上涨成为公司净利大幅下降的主因。
2018年,华润啤酒累积停止营运13间啤酒厂,由此产生相关的员工补偿及安置费用高达4.83亿元,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及存货减值分别为9.61亿元和3.40亿元。而受运输及广告费用上升的影响,公司整体销售及分销费用较2017年上升了11.1%。
关厂裁员举动的背后,是华润啤酒转型战略的进一步推进。2017年开始,华润啤酒围绕质量增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三大管理主题,试图实施组织再造和产能优化。当年,公司的啤酒厂累计减少9间,产生员工补偿及安置费用2.15亿元。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华润啤酒的“瘦身”步伐正在加快。
与此同时,华润啤酒的销量也出现了下滑。公告显示,受东北市场容量下滑及竞争的影响,加上局部市场因为产品涨价造成销量减少,公司2018年啤酒销量较2017年下降4.5%至1128.5万千升,创下五年来销量最低值。
3月21日,记者试图联系华润啤酒相关工作人员,但电话未能接通。
图片来源:摄图网
梳理华润啤酒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大刀阔斧地关厂裁员正吻合了公司“做减法”的习惯。2015年,华润啤酒曾以300亿港元将零售、食品及饮品等业务出售给母公司华润集团,成为一家专注啤酒业务的上市公司。
而如果说上一次“瘦身”是为了专注啤酒业务,那眼前华润啤酒的改革,则源自国内啤酒行业正在经历的消费升级大潮。
朱丹蓬分析称,随着消费行业整体的升级趋势,以华润啤酒为代表的传统企业都必须去转型与升级。在此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关键就是取舍问题,由此带来的支出增加难以避免。
在做减法的另一面,公司正通过收购高端产品线加码布局,这也导致了华润啤酒在未来将面临重要挑战。
2018年8月,华润啤酒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华润集团(啤酒)有限公司以243.5亿港元向喜力出售40%股权。同时,华润创业以约4.6亿欧元的总现金对价购买约520万股喜力股份。2018年11月,华润啤酒再度发布公告,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收购喜力在中国的7家公司。
不过,华润啤酒的高端化之路见效尚需时日。根据喜力控股披露的2018年年报,公司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为29.19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喜力啤酒在亚太的销量仅为62万千升,有机下降1.3%。
朱丹蓬表示,喜力啤酒在亚太地区长期以粗放形式经营,因此业绩出现疲软。而对华润啤酒来说,顺利接棒所收购的喜力啤酒业务,挑战还是很大的。由于华润啤酒对于高端产品的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经验有所欠缺,其将喜力啤酒嫁接到现有资源时,可能面临一定的“水土不服”。
在朱丹蓬看来,至少要经过两年的磨合期后,喜力的业务红利才能逐渐释放给华润啤酒。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