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电商品牌凡客诚品物流部门的如风达,一度因为自营模式拥有和京东物流相似的成长路径和声誉,而随着凡客的掉队,如风达的命运也变得颠沛流离,几度“卖身”,在竞争激烈的快递行业夹缝中求生存。
每经记者 赵雯琪 每经编辑 王丽娜
图片来源:上海如风达快递小哥刘宁微博截图
“送完这一单,真的结束了。 如风达快递”。上海如风达快递小哥刘宁(化名)的微博更新暂时停留在了3月12日的这一条。同一天,如风达快递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为达到战略转型,公司于2019年3月12日起暂停部分业务。
“一直在这里干得还不错,只要努力工资也挺多的。”3年前加入如风达快递的刘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而原本应该3月15日发放的工资迟迟未到账,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无货可送,一时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脱胎于电商品牌凡客诚品物流部门的如风达,一度因为自营模式拥有和京东物流相似的成长路径和声誉,而随着凡客的掉队,如风达的命运也变得颠沛流离,几度“卖身”,在竞争激烈的快递行业夹缝中求生存。
对于如风达的这次停摆,有人惊叹:如风达居然还活着;更有人唏嘘:曾经一度齐名的两家电商公司的物流平台,如今结果却如此截然不同。
快递专家赵小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当下的宏观形势和市场竞争格局使得三四线快递公司的挑战越来越大,接下来还会陆续地有公司会发生“特殊”情况。他强调,中小快递公司无论价格好坏应该尽快找个“婆家”,在现在价格没有大变动体系内,生存的机会基本上很小。
二次“卖身”两个月后突然暂停业务
就在如风达官方微博发布“暂停业务”公告的前两条,公司在2018年4月10日发布的《致礼十周年:如风拾年,实至名归》十周年庆祝喜悦似乎还未散去。一条毫无征兆的暂停业务公告的出现,显得有些突然。
“公司发展到这个地步心里很难过。”刘宁感叹到,当时选择做如风达快递小哥,也是看中其快递业务的全国直营,让人觉得值得信赖。
公开资料显示,如风达成立于2008年,最早是用来满足凡客的个性化需求的物流部门。其负责人李红义曾经是卓越网七位创始人之一,负责物流业务,随后又协助红孩子搭建其物流体系。
2011年开始,凡客遭遇巨额亏损,并渐渐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面前失去竞争优势,其物流部门如风达开始承接公司外的业务,服务客户包括中信、浦发、招商银行、小米、中国移动等大型公司。
2014年6月,如风达宣布被当时由中信基金全资控股的公路快运企业天地华宇集团收购,将作为天地华宇旗下的快递品牌独立运营。
独立运营的如风达,发展势头一向不错,2014年底,如风达收购了凡客诚品的仓储部门,又并购了4家落地配公司。随后虽然鲜有消息传出,但业务较为稳定。
官网信息显示,如风达目前覆盖全国31个省及省级直辖市,共计340个地级市及省级辖区域,覆盖2054个市区及县级市。
而在2018年天地华宇被上汽物流板块全资收购之后,如风达经历了又一次卖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启信宝了解到,2019年1月7日,如风达的股东由苏州万隆华宇物流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通用物流电子商务。而就在这次变更后的两个月后,如风达陷入暂停业务的“尴尬”。
“年前单量还是很多的。”刘宁回忆到,“年后开始陆续听说如风达拖欠很多运输公司的账款,3月12日开始彻底没有货了。”
“无论是怎样的模式,不要轻易宣布停网,在现在的市场竞争结构和网络结构下,宣布停网后再启动是挑战极大。”赵小敏表示,同时他认为,如风达直接公布暂时停网,这对快递公司来说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品牌损失极大,目前持谨慎的看法。
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
快捷快递、全峰快递……在经历2018年昔日快递黑马的一个个黯然落幕之后,这次轮到了如风达。在七家上市快递公司开拓业务,业务量屡破纪录时,中小型快递公司的日子显得一天比一天难过。
数据显示,从2018年上半年整个市场来看,超七成的快递市场份额已经被资本化的快递头部企业所掌握,剩下的十余家快递品牌的市场空间不足三成,二、三梯队的快递品牌生存日趋严峻。
多家券商研报指出,相比于去年,2019年快递行业竞争的“马太效应”难以逆转,“通达系”等上市快递企业市场占有率会继续提升,并向下挤压未上市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
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直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最近几年已经很少关注如风达这样的小快递公司了。
对于如风达的停网,在赵小敏看来不足为奇。“接下来还会有陆续的公司会发生这种情况,如风达停网的影响力大因为是全国性的网络,在局部地区这种事情已经非常常见。”
赵小敏进一步指出,无论是快捷、全峰快递还是其他失败的快递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企业加速资本化时对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市场的价值、流量、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判断有较大的失误。
“对于物流公司来说,本来自身的筹码就非常小,无论是转型、还是跟其他有优势的公司合作联盟,选择正确的时间点果断决策是最关键的,其次是敢于舍弃,才能保留部分果实。”他表示。(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