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造就亿万级消费市场 野蛮竞争渐成历史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14 22:22

    “懒”和“宅”已经被认为是当下年轻人最主要的两大特征。也正因这两大特征,让消费者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从而催生火热的“懒人经济”。

    每经记者 王星平,赵雯琪    每经编辑 杨军    

    ▲摄图网图

    工作加班,点一份外卖;休息在家,点一份外卖;朋友聚会,点一份外卖;过节庆祝,点一份外卖……如今,对于绝大部分年轻消费者来说,外卖不仅仅根植于一日三餐中,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毋庸置疑,外卖这一方便、省事的消费方式满足了那些足不出户的慵懒群体用餐的需求。也正因这一市场需求激增,催生了外卖这一亿万级的消费市场,也出现了美团、饿了么这些被资本不断看好的“独角兽”企业。如今,这一“懒人经济”还在持续发酵,消费者的需求已不局限于一日三餐,平台也逐渐从送饭转为送一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代表表示,随着当下年轻一代消费者消费方式和观念发生变化,催生的如外卖等新经济模式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中一位代表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两个行业的就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含兼职人员)。

    “懒人经济模式”显现

    “到了对吧,我这就下来。”11点55分,程序员萧成的手机响了。没有问候与寒暄,说完整通电话唯一一句话后,萧成立马挂断电话,起身下楼。

    每周工作日的饭点,萧成都会接到一个电话。尽管是陌生来电,但萧成显然已经知道对方身份——外卖小哥。如此情节,对于毕业工作3年的萧成来说,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越来越多如萧成一样的年轻消费者不愿出门消费,甚至有不少年轻人已将日常温饱问题的解决寄予外卖小哥身上。用他们的话来说,“现在每天接到的电话,基本都是外卖的,唯有外卖小哥是不可辜负的。”

    “懒”和“宅”已经被认为是当下年轻人最主要的两大特征。也正因这两大特征,让消费者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从而催生火热的“懒人经济”。

    2018年年末淘宝发布的《懒人消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为偷懒花费160亿元,较去年增长70%,其中95后“懒”需求增长最快,增幅82%。

    而在“懒人经济”中,外卖尤为典型。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约3.6亿人,在网民中的普及率由2015年16.5%提高到2018年的45.4%。其中,在线外卖市场发展迅速,成为餐饮业中越来越重要的新业态。2015~2018年在线外卖收入年均增速约为117.5%,是传统餐饮业的12.1倍,其中2018年我国在线外卖收入约4712亿元,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比重从1.4%提高到10.6%。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的懒人经济让外卖发展成现代人消费大势,推动了外卖产业从工作餐到全时段的发展。随着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的全面覆盖,对支撑互联网外卖发展的配送物流体系其实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

    消费者日渐高涨的热情、巨大的市场规模,也让资本看到了外卖及其所在的本地生活服务蕴藏的机会。2018年,阿里巴巴90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并联合口碑、饿了么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京腾系”的达达-京东到家获得沃尔玛和京东的5亿美元增资,美团点评的敲钟上市,都让本地生活成为零售巨头频繁布局的新战场。

    而与外卖市场一同繁荣的,还有队伍逐渐庞大的骑手数量,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骑手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日活跃骑手超过100万人,已经成为蓝领群体的重要职业之一。

    “懒人”推动消费升级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鱼龙混杂的外卖商家让外卖一度成为不放心饮食和生活品质降低的代名词。

    在这种背景下,一股消费升级潮流在外卖领域悄然兴起,2018年,百度外卖更名“饿了么星选”。

    同时,随着新零售的进一步深入落地,消费场景和交付场景越来越个性化和碎片化引发物流体系的升级重构,“饭来张口”的生活,正在层层渗透到消费者的多种生活场景中。

    “我现在除了吃饭,买零食水果、生活用品,甚至是感冒药都会叫外卖。”萧成说。

    这种由“懒”推动的消费升级,也在助推着即时消费模式的升级。在过去的2018年,足不出户的“1小时购物”快速席卷全国,成为了在高频生活消费品上的主流消费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外卖、到家平台在配送速度、配送品类上的全面升级。

    美团点评在外卖业务之外宣布正式上线美团“闪购”业务,涵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和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30分钟配送上门,24小时无间断配送;饿了么则表示将投入数十亿元完善餐饮外卖体系,同时联合阿里巴巴零售通开辟天猫小店线上运营新模式;京东物流此前也为世界杯开通了24小时“闪电送”。无人配送、AI派单等新零售和在线外卖的“黑科技”代表,也开始逐渐在外卖、到家服务中崭露头角。

    这些动作的背后都在释放一个信号——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变革时代,如何提高配送效率、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已经成为首要难题,而即时配送的应运而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流形态的想象空间,赋予了整个行业全新的增量与动能。

    易观分析师杨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到店、到家、零售三者之间肯定会建立合力互动机制,玩家们会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商家为发力点,在技术、商业模式上展开竞争。

    运营成本呈现涨势

    “之前每份外卖一般在20元左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卖价格就开始有所上涨。今年过完年回来后更是有明显的感受,同一家店里同样的一份外卖,已经比去年高出5~7元左右。”萧成向记者抱怨道。

    萧成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记者近日线下走访发现,多家餐厅出现了外卖平台上的价格与店内价格不相匹配的情况,也就是有“两套价格体系”。而曾经一度被认为更加便宜的外卖,如今也并不比到店消费便宜,有时甚至会价格更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商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主要是因为成本的上升。而成本上涨的原因,除了年后用工价格更高,人更难招以外,还有不得不上调外卖菜品的理由——外卖抽成的上涨。

    春节前后,多地传出消息,外卖送餐平台悄悄提高了针对外卖商家的服务费,每笔订单最高甚至提高了3%。甚至,有消息称这部分外卖抽成在一些地区达到了18%到26%。

    尽管之后平台相继表示数据有偏差,且饿了么在多个地区还下调了抽成比例,但“平台收割”这一说法已经在业内开始传开。业内有一种声音,认为2019年将是外卖寡头的元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90%,随着滴滴外卖将目标放在海外以及百度外卖完成更名等情况,2019年外卖行业的集中度只能越来越高。在这一情况下,外卖平台的话语权增大,商家的议价能力下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到时,消费者外卖花销也将进一步提高。

    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外卖价格上涨,也意味着外卖、本地生活服务的野蛮竞争时代正式成为历史。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卖等生活服务行业的运营成本也呈现出上升态势,过往的平台抽佣比例很难适用于今天的市场环境;同时,在消费升级趋势下,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生活服务平台在技术、配送等环节不断加大投入,导致成本增大,而这也是各个平台纷纷提高佣金的原因所在。外卖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商户最终还是会用自己的选择来投票,平台所要做的是提高服务水平,用技术、服务来吸引商户、消费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百年老店爆款频出品质升级 上海家化焕新背后的道与术

    下一篇

    重点尺寸彩电价格普降 智能化渗透率已近90%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