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建营商环境先进城市 成都发布“国际化”行动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08 00:10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赵桥    

    3月5日上午,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与营商环境的改善举措,占到不少篇幅。尤其谈到营商环境那句“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掌声说明营商环境的改革真是打准了痛点。

    这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整容手术”——各级主政者们执刀,刀锋向内,重塑自身的营商环境。在这一轮行动中,诸如成都等西部城市拿出了自我革命的勇气,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大刀阔斧再造营商环境。

    革命性再造,一个比一个快、准、狠。2019年伊始,成都确定了“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工作主题。新春开工第一天,成都又发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动员令”——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近日,成都正式印发了《成都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及10个配套文件,努力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以“国际化”为目标,成都建设营商环境的道路愈加清晰且坚定。

    ●目标:“国际化”是重中之重

    在国际产业转移、要素价格均等、经营成本趋同的大背景下,营商环境的好坏,将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一些世界级企业会敏锐地捕捉经济体快速增长带来的市场机遇,主动寻求与城市合作;一些本土成长的企业也需要借助城市崛起之势,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运用市场。

    “营商环境的营造要下很大的功夫。”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看来,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上,没有沿海和内陆之分。优化好营商环境,内陆城市将与沿海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于是,在成都的逻辑里,对比国际国内营商环境先进城市,找差距、找问题,上海、伦敦、新加坡等被反复提及。

    比如,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成都办理环节的几个主要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新提出将全流程审批用时压缩至90个工作日。

    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生成和排序,取决于营商环境的竞争力。成都也意识到,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绝不会因地处内陆和后发阶段而被跨国投资企业所宽容。所以,下一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不仅要打通、做透点点滴滴,还要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化水平,有数量,更要讲质量。

    按照《行动方案》公布的目标:努力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到2019年底,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明显改善,所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提高至95%以上,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部分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国际公认的先进水平。到2020年底,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力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位居前列,加快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

    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表示:“归纳起来,坚持城市战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让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必然选择对标世行标准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指标体系,并以‘国际化’为工作标准。”

    ●重点:市场化、法治化和便利化

    作为当前中国最卖座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特效镜头让人扎扎实实感受了国产科幻的“硬核”。论起国产特效的产地,大多视效公司集中在北京,少量布局在上海、广州和深圳。但去年9月,《流浪地球》的主要视效公司MORE VFX将第一家分公司开到了成都。

    “视觉特效行业特殊,对于能够承载它的城市有极其苛刻的要求。在考察了很多城市后,发现成都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人才储备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视效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MORE VFX给出选址成都的理由。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曾评价成都营商环境的优势,表现为“舒适的人居环境、广阔的经济腹地、丰富的人才资源、完善的产业配套、优良的商务环境、规范的政务服务。”

    企业的竞争力,才是城市的竞争力;只有环境好了,企业才会来,才能做好,产业才能做大,城市能级才能提升。过去一年,成都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增至285家,在蓉六类500强企业总计693家,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

    《行动方案》正式出炉,为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按下了“快进键”。成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将围绕打造创新创业、政务效能、产业服务、对外开放、权利保护五大环境优势,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各项制度综合改革,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创新红利。

    究其关键,怎样去实现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杨羽介绍,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这三个关键词也代表了三个重点的改革发力方向,即市场化、法治化和便利化。

    建设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成都的宗旨是坚持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推动普遍落实“非禁即入”,确保“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外资一个样。”

    法治化则是营商环境的基础保障。杨羽提道:“法治化是投资最可靠的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建立健全法制保障,让市场主体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办事顺心。”

    当市场的交给了市场,政府的职责就在于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在便利化方面,成都提出,围绕国际标准,聚焦四个“最”: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着力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便利,企业员工生活便利,不断创造优越条件。

    ●服务:企业才是最终评价者

    简政放权走到今天,需要啃更多“硬骨头”。优化营商环境,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不难看出“优服务”的重要性,无论管也好、放也好,最终是为了服务好。

    成都提出,服务的根本就是要了解企业需求,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企业知道办事难在哪、慢在哪、卡在哪,知道政府如何出台政策才最高效、最直击痛点。说到底,企业才是营商环境的最终评价者,了解真问题和真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完善营商环境。

    成都市政府部门服务的转变,从起草《行动方案》可以窥见一二。据相关人士介绍,2018年起,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起草团队走访300多家重点企业,收集、汇总5000余条企业反映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同时,开通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充分听取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意见建议。当2019年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召开时,起草团队继续收集与会代表的建议意见,共同找准市场主体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除了开展专题调研,起草团队还对标世界银行、全国先进发达地区最高标准、引领性改革举措,学习借鉴北上广深等先进城市的经验。

    在多次征求各类市场主体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突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和便利化,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出炉了极具指导性意义的《行动方案》。

    在同时印发的配套文件中,《成都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问责办法(试行)》明确了15类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问责情形,使全市各级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人员心中有诫、令行禁止,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这是成都在建设营商环境上表达的态度。2019年,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国际化是评价尺度、建设则是永恒主题,从一点一滴打动全球投资者,“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建设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金蝶国际增持云之家股权 抢企业云服务市场

    下一篇

    每经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户籍制度改革是“公共品”建议由中央政府买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