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作为央企中唯一的投资控股公司,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通过市场化机制退出不符合发展方向和落后、过剩产能项目超过300个,回收的资金则投向国家需要重点发展的行业和区域。
每经记者 李彪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星
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大力推进,呈现出步伐加快、领域拓宽的良好态势。
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有疑虑,有的国有企业担心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有的民营企业则担心没有话语权。
对此,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会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建立有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设立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是一种制衡,但只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制衡,没有形成股权制衡。有效制衡不仅要体现在体制安排上,更应体现在股权比例上。
国投作为央企中唯一的投资控股公司,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通过市场化机制退出不符合发展方向和落后、过剩产能项目超过300个,回收的资金则投向国家需要重点发展的行业和区域。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王会生表示,将支持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发展。国投管理着1600亿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其中70%以上投到了民营企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彪摄
NBD:你近期曾表示,有个别国有企业抱着“一股独大”的想法。请问这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王会生:“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建立有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路对于推进改革至关重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要团结起来,共同打造中国的民族品牌。实际上,在混改的过程中,无论是国企、民资还是外资,都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打造市场化企业。
目前,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进行混改时,有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完善好。国有企业的考核中有一个指标,就是资产增加。资产增加就要绝对控股,因为绝对控股了,合并报表自然就增加了。所以,有的国有企业希望绝对控股,说白了就是“一股独大”。但如果这样的话,民营企业会觉得都是国企说了算,民企是不愿意“混”的。
混改之后,不同所有制企业应当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做好。但如果是“一股独大”的话,就是“演员”和“观众”的关系,相当于剧拍完了,民企是“观众”,只能看。所以,“一股独大”不利于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NBD:如何形成有效的制衡法人治理结构?国投又有哪些探索?
王会生:国投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对于某个项目都是要控股,但绝不是绝对控股。例如,国投旗下有五个基金管理公司,股权占比均不超过40%,是第一股东,但绝不是绝对控股。
在管理方式方面,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我们也在考虑是否设置过渡期,形成有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是一种制衡,但只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制衡,而不是股权制衡。国企持股100%,那就没人制衡。国企持股占80%,也相当于是没人制衡。国企持股占51%,实际上制衡的力度也不大。但我们股权占比为40%,那么民企持股加起来比国投大,就能形成一种市场化的制衡,大家愿意看到的制衡,民营企业也就愿意加入进来。
所以,不仅要有制度上的制衡,还要有股权结构的制衡,往市场化的方向走。当然,现在走的还比较慢,有时候大家觉得“不过瘾”,这可能是有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包括混合所有制的市场地位等。
NBD:为推动混改,国企和民企还应解决哪些问题,从而形成互补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
王会生:国企和民企的管理、约束机制不在同一个起跑线。国企的约束机制有一套很完整的办法,但民营企业在监督、约束上是不沿用这套办法的。民营企业担心自己进入体制后,是否会约束太多。国企则觉得,民营企业没有经过巡视、审计资产、质量管理,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担心被质疑利益输送。
所以,在约束机制等不对等的情况下,两者进行混改,国企和民企可能心里面各有担心。
此外,从法律层面来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市场地位还是不明确的,管理模式也还在探索之中。混改后,如果还是采取国有企业的管理办法,混改的企业活力很难有效发挥出来。
民营企业有民营企业的优势,包括更具灵活性等。国有企业也有国有企业的优势,在很多重点领域的建设、人才、管理上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
这两个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应该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大家向着打造中国民族品牌的共同目标迈进,克服包括制度安排、法律定位、监督约束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在公平的前提下合作,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不是民企和国企往“一起凑”。混改做得好的,都需要企业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按照各自的需求走到一起。
NBD:此前国投已经退出了一些过剩产能投资,未来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王会生:过去国投完全是一个投资传统基础产业的公司,包括电厂、煤炭、港口、化肥等。但其实那时已经看到了有一些产业是过剩的,有一些产业已经发展到天花板了。所以,在10年前我就说,如果国投未来还只会挖煤,还只会搞电厂,而市场上都已经到了发展新技术、新能源的时候,国投就和市场离的太远了,所以国投用了10年时间进行转型。
去年底,我宣布国投转型成功了。国投把传统产业比重压到45%,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到了55%。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国投其中一个定位是为美好生活补短板,健康养老、城市环境、医药、扶贫,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东西,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另一个方面就是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导向,包括对先进制造业、生物工程、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检验检测等新产业加大投资力度。
NBD:注意到国投在芯片领域也进行了投资,请问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未来还会有什么部署?
王会生:国投管理着1600亿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其中70%以上投到了民营企业,支持高成长性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大方向。
同时,也是从产业布局上投资了一批高成长性的项目,所以未来可能更多的是要通过这种协同、整合,让已经投资的企业发挥更大的效能。例如,在制造业投资方面,既投资了材料、又投资了零件,本身它们就有内在的联系,所以要做的就是让它们能够在协同下发展得更好。
另外,对于一些可能会被“卡脖子”的、目前我国还相对落后的高端制造业,投资、扶持这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能够有所突破,从而占领制高点。例如,在芯片领域,当时就是寻找市场上好的项目,在它们需要资金扶持的时候,通过基金去助力企业度过关键阶段。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