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无锡传出“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三成”的消息,每经记者及时从工行无锡分行、中行无锡分行和建行无锡分行处证实了该消息。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3月4日,深圳多家银行下调二手房贷利率。同日,无锡也传出“首套房贷首付比例降至三成”的消息。
当日,无锡多家自媒体称,从工行无锡梁溪支行、建行无锡分行、中行等银行以及银行合作楼盘置业顾问处获悉,“针对无锡本地户口、首次购房、名下无房无贷、征信良好、流水良好者,最低3成首付即可买房。”
3月5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首套房贷首付比例降至三成”分别咨询了工行无锡分行、中行无锡分行和建行无锡分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均得到肯定答复。
无锡当地多家开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政策的影响范围不会很大,但是有利于刚需购房群体。
图片来源:摄图网
3月5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首套房贷降至三成”咨询了工行无锡分行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申请者必须是首套、首贷,名下没有贷款、无房;政策刚刚出来,具体情况现在还不清楚。
中行无锡分行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新政策可以做到七成,二手房也可以,但仅针对首次、首套房贷客户。
建行无锡分行贷款部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表示,必须是首房首贷、名下无房、名下收入流入很正常,在无锡上班,收入良好。政策是昨(4)日刚开始执行的。该工作人员表示,三成首付是比较少的,结婚肯定是比单身要容易贷款。
无锡当地多家开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政策的影响范围不会很大,但是有利于刚需购房群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以一套总价150万元的房子为例,首付由四成降至三成后将少交15万元。换言之,如果购房者首付资金在60万元左右,可以将原先150万元的预算提高到200万元。
据记者了解,此前无锡大多数银行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为四成。无锡上一次首付三成政策,还要追溯到2017年。
在克而瑞机构总经理万萍看来,首付降到三成也是有门槛的,所以此次无锡房贷松动或对小部分购房人群有利,无法利好大部分购房人。
“这只是把之前过于严厉的政策恢复到常态,算是保障首套刚需的自主性需求,无法辐射更多人。”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无锡房贷松动只能算是在“因城施策”的政策指导下进行的,是有针对性的“微调”,为的是保障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对于无锡房贷政策松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势在必行。
就市场层面而言,万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无锡在售楼盘有200多个,春节之后的案场来访量较节前增长20%左右,不过实际成交量并没有明显提升。
实际上,早在2016年无锡住宅市场就有过爆发,成交均价曾创下历年新高(较近5年平均值攀升46%)。进入2018年,无锡也有多个新盘入市,供应放量刺激着市场需求。但到了后期,随着需求消化与购房限制,供求关系逆转,市场进入持续去库存行情。
万萍表示,政策调控之下无锡的投资客已退场,同时部分自住客也受限购和信贷影响被挡在了外面,所以市场观望情绪滋生,项目去化率已有下滑趋势,整体成交有所收缩。无锡楼市目前处低位横盘阶段,市场转冷迹象逐步显现。
无锡当地开发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市场表现而言,主要体现在访客量的增多,成交周期也开始缩短。不过无锡市场本身刚需客户不多,反倒是首改类客户比较多一点,中产收入阶层有着强烈的换房需求。
显然,楼市动力不足,是促使房贷政策有所调整的直接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1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6%,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15.5%,环比上月下降了0.35%,已连续两个月回落。融360判断认为,“未来房贷松动,整体利率持续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也表示,这次房贷松动的消息,说明地方想刺激一下市场,但又要符合“房住不炒”的要求,所以倾向对自住性需求的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房贷松动的同时,在无锡市场上,“降价让利”的情况已经减少,有些楼盘虽然在付款方式上还有优惠,但已开始收回折扣。
一品牌房企驻无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8年可能是无锡市场最差的一年,大家都认为2019年可能会好一点。而且年初,开发商的资金算比较充裕,所以补货的意愿比出货更强,对市场普遍也比较有信心。
1月24日上午,无锡年首场土拍开拍,诞生2宗“万元地”。其中新吴区羊腰湾地块被9家房企争抢,最终被华润以27.507亿元、楼面价11569元/平方米竞得,成为新吴区单价“地王”;另一宗滨湖区许舍地块,则以16.626亿元、楼面价11253元/平方米成交。两宗地块总成交价达44.13亿元。
至此,无锡的“万元地块”已增至23宗。而在无锡拿地的,不乏龙湖、金茂、华润等龙头房企。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有了小回暖的迹象,这也让开发商对无锡土地进行了重新盘整,也是希望找到适合各自的土地。
在龙头房企对无锡市场充满信心的同时,克而瑞指出,疯狂拿地下,无锡的楼市购买力已被高估。随市场回归理性,被高估的项目,最终只能向产品力的打磨、或者价格的调整来寻求市场空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