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曾健辉
▲成都金融城—天府双塔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为什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又在前后《出师表》中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惟坐而待亡”?
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的话说,这说明天府之国既自然富足,是建功立业之地,又偏安一隅,易生画地为牢思想。“必须‘跳出成都看成都’,以开放格局和国际视野重新审视成都发展的‘势’与‘场’”,这本质上就是以开放的大视野构建发展的大格局。
这座中国西部城市正在想方设法走向现代、迈向世界。该怎么走?成都的答案是让新发展理念引领。
2月13日,成都召开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进大会,深入剖析“知与行”“势与场”“人与城”“稳与进”“破与立”的关系,加快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成都特点的城市发展新路,同时,大会还对过去一年涌现出的一批“城市英雄”予以表彰,包括31个先进集体和200名先进个人。
事实上,“新发展理念”早已被反复强调,与成都紧密相连。未来如何践行?成都的考虑是,以日常尺寸之功成就城市崛起的百年大计。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复工的这三天,从主动走出“舒适区”的国际化营商建设年动员大会,到深入“东进”区域在新机构举行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到今天召开推进大会,马不停蹄的三场重要会议,无不是功夫所在。
“跳起摸高、行稳致远”
2月13日,成都锦江大礼堂。尽管距会议正式开始还有1小时,上午8时许,已陆续有人进场,在“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墙”面前驻足、找自己、拍照留念,几乎是每一位与会者的“标准动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评选的一个方向是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尤其是要向长期在重点工作、重大任务等改革创新一线的基层单位和个人倾斜。
从结果看,受表彰的31个先进集体和200名先进个人多来自基层,涉及公园城市、新经济发展、“三城三都”建设、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是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正如先进个人代表、成都市国资委企业改革与改组处主任科员杨棋钧在受访时所言,“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成都人耳熟能详的五个字,更不断融入城市实践、引领城市崛起。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18年,成都新增人口74万人,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在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跃升29位至全球第71位,连续10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为我们自己的城市取得的发展成就感到骄傲,更应为创造骄人成就而辛勤奉献的党员干部和市民友人点赞。”回顾这一年的成绩,现场掌声不断。
不过,表彰并非全部。在阐述为何要召开“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进大会”时,成都给出了三点理由:一是昭示信心决心,要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二是总结经验、树立榜样,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干部群众比学赶超、创先争优、追赶跨越、再创佳绩;三是勇毅前行、科学作为,努力实现城市永续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也意味着,站上新起点的成都,希望加快推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实践“跳起摸高、行稳致远”。
“闯”出一条新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增强永续发展动力、厚植全球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念指引。
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按照成都的理解,它兼具农耕时代乡土守望、工业城市标准高效、生态城市绿色低碳、世界城市开放包容,代表着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经济的高级体系、城市治理的高级层次、城市开放的高级阶段、城市人文的高级境界,是人类城市发展认知的又一次伟大飞跃,为当今世界应对城市病凸显、包容性下降、同质化竞争等现实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种认识须靠行动去落实。眼下,摆在成都面前的问题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城市发展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变革,在深刻改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政方式的同时,也加深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才能走出一条城市发展的新路子?
“只有登高望远、放眼世界,在更高层次、更高境界、更高水平上探索推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建设……”“必须百倍用心千倍努力地向前看向外看向强看,广泛汲取世界先进城市的建设理念……”
邓小平曾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而自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不断勇闯“无人区”,在新经济发展、产业功能区建设、公园城市理念、生态价值转化、社区发展治理等领域开全国城市先河。
以新经济发展为例,成都推动组织架构“从无到有”,在决策层成立新经济领导小组,在执行层率先设立新经济委,在智库层建立新经济研究院,在服务平台层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新经济俱乐部,构建起新经济统计、大数据监测工作机制。“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理念、思路、举措正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成都市新经济委主任张新宇在发言中如是说。
创造美好生活
最让外界关心的是,未来的成都将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或者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这座城市将怎样建设“成都”,成为怎样的“成都”?
从这场推进大会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将为市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更多收入渠道、提供更多消费场景;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必将为市民带来更多可感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唤起市民心中最深处的幸福感;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必将让市民共享国际化的机会和全球化的便捷;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必将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市民精神更丰富、生活更多彩。
在范锐平看来,新时代城市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将深刻影响城市规划的价值选择、城市建设的人文尺度、城市投资的战略指向以及城市治理的方式调整。于成都而言,无论是编制规划、制定政策,还是确定规则、分配资源,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都是为了人的“美好生活”。
作为有名的“休闲之都”,成都深谙生活之道。建筑大师吴良镛曾评价说,成都是最具有悠久优秀生活理念和生活价值观的城市。
如今,进入用世界城市体系标定成长坐标后,成都更要顺应时代的进步和人本的需求,以正确可持续的方式建造城市,努力保持城市的休闲特质、生活品质,用“安逸巴适”去唤起国际友人和英才“蓉漂”内心深处的共鸣。
所以,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水、安全的食品、干净的街道、稳定的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我们不能因其基本而忽视,必须千方百计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来解决”。
时尚的消费、优雅的文化、包容的环境、友善的社区、多元的保障是更美好的民生向往,“不能因其任重而不为,必须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去营造”。
从上个春天一路行来,新思想新理念已在这座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稳步推进,展望未来,成都要建设的,是一个有“高颜值”、有“生活味”、有“国际范”和“归属感”的城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