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夜读|赶了这么多年春运,才明白回家,是为了出发

    洞见 2019-02-02 22:10

    回家过年,就是给自己“恢复出厂设置”。

    作者:洞见Buliu

    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前几天在家看电视,留意到一条新闻。

    2019年的春运,40天的时间里,将有29.9亿人次踏上回家路。

    中国人的春运,甚至惊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最大电视台CNN,最近就做了一期关于春运的报道。

    “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已经正式开始。规模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预计在1月21日至3月1日之间,达到近30亿人次。”

    只是老外在惊叹于中国交通发达的同时,却不能理解:一年有365天,为什么中国人非要挤在这几天同时往家赶?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或许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01

    一名在异乡求学的大学生,为了替贫苦的家庭减轻一点压力,接了好几份兼职。

    同学们都在赖床的周末,他已经扎进了人潮拥挤的早班地铁。

    夜幕降临,这座城市灯火辉煌。一名外卖小哥,因为电瓶车的轮胎漏气了,不得已提上便当发足狂奔。

    一次晚点送达,可能就会扣去他奔波一天的辛苦钱。

    一名刚刚收到涨租通知的女白领,还没想到下个月怎么应付房东,就接到了远方母亲打来的电话。眼里还闪着泪花,脸上却挤出了一朵苦笑:

    “妈,我挺好的,在和朋友逛街呢。”

    一个有家有业的中年男人,忽然接到老板的电话。因为年度业绩考核没有达标,被告知团队面临解散。

    新的一年就在眼前,他却不知道明年此时,自己会在哪里。

    过去的一年,你是否也跟他们一样?

    走了很多路,却不过是被人潮裹挟着被动向前;

    每一天都拼尽了全力,可面对生活的黑洞依然是杯水车薪;

    逐梦的城市房租骤涨,被现实推着走向去留的十字路口;

    为每个小目标努力奔跑,最终却发现偏离了预设的航道。

    其实我们都明白:

    这座城市太大,大到不会有人听见我们的哭泣;大到哭完站起身,常常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向何方。

    一年的时间太长,长到当初离家时鼓起的满满勇气和信心,早已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消磨殆尽。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看重过年?

    有一条回答很走心:

    因为生活太苦了,好不容易把一年熬到头,必须给自己找一个正当、隆重的回家理由。

    或许你是视频里那个负笈远游的大学生,是朝九晚五看不到尽头的小职员,是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几块钱拼命奔跑的外卖小哥,是一大帮人都指着你吃饭的公司领导……

    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生活里咬牙死撑。

    只有回到家,才能暂时摘下各自的面具,忘掉原先的身份,单纯地做回爸妈的孩子。

    家,是每个中国人唯一能安心疗伤的地方。

    02

    视频里的大学生,搭公交、转大巴、乘火车,几经周折。

    可走出车站看到父母的那一刻,一个用力的拥抱就消解了一年的思念,融化了旅途的疲惫。

    习惯了栉风沐雨的外卖小哥,选择了骑摩托车回家。

    几百块钱的路费,对于普通人或许不足轻重,对于他却是在烈日下奔波上百个来回的血汗钱。

    寒冬的风钻进骨子里,可才迈进老家的院门,儿子就扎进怀里大喊着“想爸爸”,立马让他忘掉了一年的辛酸,浑身都暖了起来。

    那个对明年迷茫的中年男人,随着手机里传出一声“高德地图,开始导航”,内心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回家。

    载着妻子和女儿,一路跋涉千里。

    当一大家子人,终于齐齐整整地围到桌上,对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举杯共庆时,他更加坚定:回家,才是离家的初衷;团圆,才是打拼的意义。

    回想起来,我来到所在的城市也已经十五年。

    最开始上大学,寒暑假、黄金周,每年还能回家四次,住上几个月;

    后来工作了,加上小长假,才能回去两三次,逗留也不过十几天;

    再后来恋爱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年算下来,也只有过年才能回老家团聚一回,而时间竟然不过一周。

    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外媒,自然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拼死拼活、再远再累,也要赶这趟千军万马的春运?

    但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知道:

    因为家里,有送我们来到这世上的父母,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退路;

    也有我们接到这世上的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希望和归宿。

    03

    想起了朋友阿梅的故事。

    刚毕业那年,阿梅面试一直失败,到了年底也没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平时靠着专业特长,在网上接一些平面设计的零活,勉强度日。

    害怕家里的父母担心,也不好意思毕业了还继续啃老,阿梅一直对父母隐瞒自己的处境。

    在阿梅的印象里,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春节临近,身上的现金甚至不够买一张回家的高铁票,更别提给家人买礼物、封红包了。

    “妈,公司说新人第一年必须值班。今年过年,我可能回不去了。”

    阿梅以为自己能骗过母亲,可说着说着,颤抖的嗓音都带出了哭腔。

    母亲再三追问下,崩溃的阿梅说出了实情。

    她已经记不清后来怎样挂断了电话,只记得第二天一早,50岁的父亲开车他那辆老吉普,忽然出现在自己租住的小区门口。

    “在外面辛苦,就回家。爸爸就你这一个女儿,养一辈子都乐意。”

    回家的路上,不善言辞的俩人相对无言。只有车厢内,不时响起的高德地图导航播报,见证了这份人间最动人的父女情。

    阿梅后来跟我说,那一年的春节,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温馨的新年。

    “妈妈变着花样,把我从小爱吃的菜色,轮番又做了一遍。三十的晚上,爸爸跟我说,趁着年轻还是要出去闯闯。真的觉着累,再回来,我们还养得起你。”

    今天的阿梅,已经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

    她说自己特别感谢那一年的春节,那一趟特殊的“春运”。

    其实回家过年,也是给自己“恢复出厂设置”:卸下过去一年里所有的疲惫、迷茫和落魄,重新加载人生的温暖、爱意和祝福,向着新的一年更好地出发。

    记得早年间,央视曾拍过一部纪录片《中国人的一生》。纪录片的结尾,屏幕上缓缓打出一行字:

    中国人的一生,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距离今年春节,只剩两天。早点回家、平安到家,才是家人最大的期待。

    作者:洞见Buliu,来源: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

    上一篇

    优酷宣布拿下2019央视春晚直播权

    下一篇

    教育部:将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