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问诊:成都如何破题国际化营商环境?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1-22 15:58

    1月21日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营商环境”成为政协委员们口中的高频词,前面常常还会加一个“国际化”。而委员们的建言,则覆盖了营商环境构建的方方面面。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说:“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具体细节。”

    2019年伊始,成都确定了“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工作主题,把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作为成都宣示以更高水平开放走向世界的号召力,作为赢得全球投资者的生命力。

    于是,1月21日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营商环境”成为政协委员们口中的高频词,前面常常还会加一个“国际化”。而委员们的建言,则覆盖了营商环境构建的方方面面。

    评价指标体系是“风向标”

    市场经济本质是“环境经济”,世界银行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

    但目前,国际上对营商环境的评估有若干指标体系。世界银行每年会发布营商环境报告,国家发改委也在牵头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国内外目前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联组讨论会上,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工商联主席梁伟抛出了“构建成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梁伟表示,之所以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框架下,给出构建指标体系的建议,是因为“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通过这个工具可以暴露营商环境的短板、弱点。在指标体系中强调这些短板,才能引起重视、逐步得到解决和完善。”

    既然是构建针对成都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自当突出成都的特征和问题导向。梁伟一口气提到了十个方面,比如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行政审批效能低、成本敏感、融资难贵慢等,“这些都是参考目前市场上的评价报告梳理出来的成都营商环境的弱项、短板”。

    直面难题,发展供应链金融

    其实,梁伟提到的竞争公平性、融资门槛、数字化转型等弱项,是现阶段全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找一个解决的“法门”?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府副市长刘旭光提出了“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供应链金融是利用金融机构或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在刘旭光看来,供应链金融的特殊价值正是在于能够直面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的痛点。

    这种市场化的工具已经被BATJ互联网巨头和海尔、格力等传统制造业,以及流通业龙头企业关注到,而全国大部分城市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推进工作存在“起步难、发展初期推进缓慢、收效甚微”的困境。

    成都也不例外,日前,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王国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深圳,银行金融机构可以给供应链企业授信、贷款,通过供应链企业再给生产端的中小企业输血,但是在成都,很少有银行能够给供应链企业贷款。”

    也就是说,虽然成都已经积极探索也有了一定成绩,但依旧没有形成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就目前而言,供应链这个行业不在内陆城市金融机构的授信目录里,依然是给生产企业贷款的传统思路。”王国文毫不隐晦地指出了包括成都在内的内陆城市普遍存在“供应链思维”不足的现状。

    在刘旭光的建议中,成都若是支持开展供应链金融,必须让政府来迈出“第一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管理”是基本的原则,由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方式,设立供应链金融专项发展基金。这也是一些专家口中的主流“输血”思路——以专项基金的方式把钱导向供应链企业,完善供应链金融,再向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弹药”。

    “隐形冠军”最需要的不是钱

    民营经济中,有一群企业尤其特别。他们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拥有某个行业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这就是拥有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

    据不完全统计,将“专精特新”的企业,培育成行业“隐形冠军”,全国已有37个省市提出了相关的政策计划。去年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也提出,成都要支持成长性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不过,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不能一概而就,对于这群特别的“隐形冠军”,更需要“一企一策”地营造营商环境,按病下药。

    成都市政协委员、银杏阿尔法资本合伙人梁刚提出“这些企业要的不是几百万的补助”。梁刚说:“和过去理解的高科技企业不同,‘隐形冠军’往往有健康的营业额和稳定的订单。但他们发展初期缺乏流动资金,当他们想要扩大规模的时候,希望得到的不是几百万的科技补助,而是能够通过简单的手续申请,得到一个信用担保。”

    针对“隐形冠军”的特殊需求,梁刚建议,希望能由政府牵头成立一个“隐形冠军”企业库,筛选入库的企业能够得到国有担保公司及合作银行三年期以上的信用贷款。

    此外,也希望城市能够根据自身产业布局、商业文化的特点,规划和建设符合城市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培育体系。“没有一个城市是一模一样的,也没有一个城市的产业是一模一样的,成都很难像上海、浙江那样去培育大量的精密制造和精细化工类别的‘隐形冠军’,也很难像深圳一样去大量培育新经济领域的‘隐形冠军’。”梁刚表示,成都“隐形冠军”诞生的领域可以考虑在调味品行业、家具行业、飞机制造、高铁等优势产业中发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上海:全力配合支持证监会、上交所推动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落地

    下一篇

    今日头条回应收购锤子科技:买了部分专利使用权 改签劳动合同是人才流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