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乾照光电(300102,SZ)股东大会否决了浙江博蓝特的收购案,但其“锲而不舍”地又于1月2日抛出了继续收购浙江博蓝特的公告。
每经记者 叶晓丹 每经编辑 张海妮
2018年12月24日,乾照光电(300102,SZ)股东大会否决了浙江博蓝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博蓝特)的收购案,但其“锲而不舍”地又于1月2日抛出了继续收购浙江博蓝特的公告。
此外,于1月2日同日发布的另一则公告显示,乾照光电第二大股东南烨实业于2018年8月6日至2019年1月2日累计增持了上市公司2.326%的股份,目前第二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仍有部分协议转让股权变更登记尚未完成,而一旦完成变更,第二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上市公司13.696%的股份。
这是自2018年11月,乾照光电第一大股东旗下福建卓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卓丰投资)增持上市公司1.01%股份后,第二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又紧随其后增持股份,且南烨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王岩莉表示将于2019年1月2日公告后六个月内,继续增持不低于公司现总股本1%的股份。
乾照光电股权博弈持续发酵,公司前两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呈“竞相”之势。
2018年11月9日~12日,乾照光电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卓丰投资累计增持乾照光电约729.8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1%,至此和君系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约1.1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30%,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1月2日,乾照光电公告披露了第二大股东南烨实业的增持计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18年8月6日至2019年1月2日,南烨实业累计增持上市公司2.326%股份。目前第二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仍有部分协议转让股权变更登记尚未完成。变更登记一旦完成,第二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将为13.696%——南烨实业持股6.580%、王岩莉持股0.724%、太行基金拟持有6.392%。
如此,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与第二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差距进一步缩小,双方只相差不到三个百分点。
而且南烨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王岩莉还表示将于2019年1月2日公告后六个月内,继续增持不低于公司现总股本1%的股份。如果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后续没有增持计划,预计半年后双方的持股比例将只相差不到两个百分点。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过,乾照光电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幕后大佬实为三盛集团,而2018年12月4日,三盛集团旗下的卓丰投资出资1.71亿元,从和君系旗下和君商学获得了三盛教育6.22%的股权。
“南烨系”携山西国资强势入局,对于三盛集团而言,能否守住乾照光电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仍面临不小的压力。
此前乾照光电证券部工作人员在2018年12月24日收购浙江博蓝特议案被否后,曾向记者表示,收购案没通过审议,对上市公司而言,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公司的领导层也在考虑下一步的计划。
而仅仅十天左右,乾照光电再次抛出浙江博蓝特收购案,可谓“锲而不舍”。
此前的收购预案披露,乾照光电拟向19名交易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浙江博蓝特100%股权,交易价格为6.5亿元。而此次公告显示,除了同样拟向徐良等19名交易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浙江博蓝特外,同时向不超过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过,具体的交易金额未披露。
根据上述预案的设计,一旦收购完成,上市公司原股东的持股比例将被稀释。此前预案披露的股权结构预估变化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旗下的正德远盛和正德鑫盛的持股比例将从14.41%被稀释至13.10%,南烨集团5.24%的持股比例将被稀释为4.58%,而标的公司的相关股东则可以获得共计12.59%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按照此前方案,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与标的公司的相关股东结为一致行动人,那么第二大股东在股权上恐怕难以望其项背了。
对于收购浙江博蓝特,乾照光电称,本次交易拟收购的标的资产质量良好,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公司在LED芯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继续推进本次交易符合公司经营规划及战略发展需要。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报道,巧合的是,和君系成为乾照光电第一大股东之后,浙江博蓝特与乾照光电之间的合作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16年,乾照光电成为浙江博蓝特第五大客户,到了2018年前三季度,其一举跃升为浙江博蓝特第一大客户。
对于之前收购预案被否,乾照光电证券部工作人员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参与现场投票的股东基本都投了赞同票,而这场“现场+网络”的投票,最终还是以没有达到66.67%的赞同票比例导致收购案被否。仅仅十天左右,乾照光电再度抛出浙江博蓝特收购案,方案设计上是否有重大调整?议案能否被通过,仍未可知,乾照光电也表示,本次收购最终能否顺利进行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今日(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乾照光电,欲了解收购案具体情况,然而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