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认为,目前民营商业航天的发展尚处“幼儿园”时期,但不论处于怎样的阶段,都应该有更多元的要素和组织推动航天的变革和创新,增强人们进入太空的能力。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文多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太空经济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商业航天领域,民营商业火箭相继进入国家发射场,让这一行业出现新的“拐点”。
梳理今年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今年中国的太空发射次数,达到了38次,占全球所有发射的33.3%,为世界第一。不过,在民营商业航天领域,入轨能力是未来需要加速探索的方向之一。
12月28日上午,环球时报与环球网联合主办的“2018环球趋势大会·智趋未来”论坛上,商业航天也成为颇受关注的焦点。在这场论坛上,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回顾了中国商业火箭的奋斗历程。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国内民营商业航天的发展尚处“幼儿园”时期,但不论处于怎样的阶段,都应该有更多元的要素和组织推动航天的变革和创新,增强人们进入太空的能力。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从2014年开始嗅到机遇,2015年开始,卫星企业、火箭企业形成了雨后春笋之势。短短3年时间,商业航天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的“从0到1”,但相较于国外如Space X、One Web这些商业航天第一梯队而言,还有不小的差距。
国泰君安此前的研报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规模。
巨大的市场之下,众多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商业航天的竞速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拐点”。各公司相继推出产品,中国民营企业的卫星不仅飞向太空,公司的火箭也进入了国家发射场。
从去年开始,民营火箭企业们就争相在发射场上“首秀”,今年的动作更是密集。4月5日,星际荣耀发射飞行高度为108公里的亚轨道探空火箭;5月17日,零壹空间完成一枚飞行高度为38公里的探空火箭发射;9月5日,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星际荣耀成功发射一枚代号为双曲线1Z(以下简称SQX-1Z)的固体亚轨道探空火箭;9月7日,由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第二枚商用亚轨道火箭成功点火升空。
而据张昌武在“2018环球趋势大会·智趋未来”论坛现场透露,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也有机会推动民营的发射工位在国家发射场建设,这可为未来商业航天高频次的发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民营商业航天的飞速发展和整个行业环境密不可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年中国的航天发射次数,达到了38次,占全球所有发射的33.3%,为世界第一。而据航空航天业界人士邢强博士统计,今年中国太空发射次数,恰好占全球发射总次数的三分之一,位居第二的美国,其发射次数为34次。这是中国第二次在全年发射次数上,站到世界第一的位置(上一次是在2016年,和美国均以22次发射,并列世界第一)。
不过,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仍需奋起直追。邢强披露的相关数据称,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今年的入轨尝试发射仅1次,但遗憾的是,所搭载卫星未能入轨,不过这依然是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一次值得纪念的尝试。
在张昌武看来,目前中国具有人才、资本、工业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具备诞生世界一流商业火箭的土壤。不过,即便前景广阔,但张昌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民营商业航天的发展尚处“幼儿园”时期。目前,商业航天发展依然面临众多挑战,不管是火箭的可回收复用技术,还是新型推进剂、发动机的推出都让中国航天需重新审视未来。
但张昌武同时强调,不论处于怎样的阶段,目前的现状十分非常明确,就是应该有更多元的要素和组织推动航天的变革和创新,增强人们进入太空的能力。
一位航天企业的从业者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步,未来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发挥空间会越来越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