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朱万平 肖达明 每经编辑 张海妮 每经实习编辑 魏官红
2018年走到了尾声,12月25日,证监会结束了其2018年内的最后一单IPO审核。
回首今年的IPO市场,过会率低是公认的。第十七届发审委自2017年10月17日履职,截至12月25日,2018年IPO共103家,IPO募集资金共1362.02亿元,首发企业审核通过率显著低于往年,相较于2017年IPO共438家的数据,今年IPO情况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叫“史上最严发审委”。
从行业来看,技术硬件与设备IPO融资规模最大,达到425.75亿元。记者梳理发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会企业最多;相反,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上会企业无一通过。
从地区分布看,江苏、浙江、广东IPO企业最多,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北京。而IPO融资金额方面,广东可谓是遥遥领先,达470.79亿元。
IPO难,而为企业上市操碎了心的证券公司更难,他们可能面临着颗粒无收的惨况。在本届发审委的审核历史上,出现过“6过1”、“3过0”的情况。有媒体统计发现,今年以来,IPO被否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业务规范运行问题、关联交易问题、财务会计规范问题、商业模式合法问题、同业竞争问题、募集资金运用问题、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
其实,不管是并购重组,还是IPO,都离不开券商,但保荐道路满布荆棘,那么2018年券商的业绩如何?哪些是2018年的大赢家?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12月25日)
视觉设计:王珏菲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