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两位大咖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9年是经济能否转向中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23 20:32

    在12月22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第一创业证券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债券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先生,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先生对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了自己的解读。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2019年已近在咫尺。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18年的成果,也为2019年定了基调。在12月22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第一创业证券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债券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先生,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先生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了自己的解读。

    刘世锦:未来GDP增速将维持在5%~6%之间

    刘世锦先生分析了目前整个经济形势,他指出,对2010年以来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经济形势的分析,简单的说就是“增长阶段的转换”,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中速增长。而在转换过程中,有三组结构性的变化值得注意。

    第一组,是需求结构的变化,即三大需求以及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首先,房地产,它的需求最大量大概在2012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了,基建的历史需求峰值在最近一两年也出现了。还有出口,中国和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出口的最高点也已经过去了。因此和这些需求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比如煤炭、钢铁、铁矿石、建材等这些东西,需求最高点也已经相继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出现以后,整个需求的增速就是朝下走的。

    第二组,供给结构的调整,就是去产能使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在新的均衡点上相适应。过去几年去产能解决的,其实就是当需求结构减速以后,供给结构要相应的减速,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实现一个新的供求结构的平衡。应该说过去几年去产能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其中有政府推动的因素,但是我以为更重要的还是市场在起作用。标志性就是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在经历了54个月的负增长后,2016年9月份以后由负转正,而且最近两年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势还是相当的凶猛,以致我们考虑是否出现了泡沫。去产能还有一个指标是工业企业利润,经历一年多的负增长以后,2016年下半年出现了正的增长,也就是说供给调整的底部触到了。

    第三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调整后,金融结构的变化势在必行,也就是去杠杆。从国际经验来看,杠杆率变动是一个长周期变量,所谓稳杠杆、去杠杆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一个结构性去杠杆,首先是稳杠杆,然后再适当地去杠杆,使杠杆率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

    可以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大概在2016年的三季度以后基本调整到位,或者初步触底。这所谓的触底,确切的含义就是稳住了,不再明显的往下走了,而且这个稳住只是初步的,中速增长平台的重心还会有所下移。

    2019年,基本的判断是两大需求房地产和基建增速还会有所回落,寻找新的长期均衡点。二是出口,现在中美贸易关系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到底谈得怎么样?即使达成某种协议,也应该注意到,前一段时间出口有些透支,另外全球经济总的来讲发展速度比去年低,这样对整个出口也会有些影响。明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出口。虽然基建房地产应该是有所回落,但幅度应该不大。总体来讲,明年的总需求所带动的增长速度与今年相比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要实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因此2019年保持一个6.2%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到2020年以后,整个中速增长平台的均值或平均增长速度大概在5%~6%之间,或者5%左右。这个平台如果形成以后,可以维持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期。

    需要强调的是,速度回落是正常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19年应该有一个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过程。高质量发展可以有6个指标,即就业、风险防控(特别是杠杆率)、企业盈利水平、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如果这6个指标,特别是就业指标还不错,与其相对应的增长速度,就是一个务实的、可持续的、从长期看也会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

    根据模型预测,明年的增长速度会有所降低,但就业从总量上来讲应该还是可以的,虽然可能会发生一些结构性问题;杠杆率总体上来说还是能稳住。关于企业盈利,并不会像有些人讲的会出现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工业企业的盈利水平整体应该维持平稳。资源环境的状况也在改善。居民收入争取能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财政收入可能地方之间会有较大差异。如果这些指标总体不错,尽管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中国经济的质量在改善、可持续性在提高,更重要的一点,明年很可能是一个拐点,经济出现的变化或者状态可能释放出不少转折性信息,今后5~10年大体上会按照这样一种状态或者结构发展。所以,明年确实很关键,是经济能否转向中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李扬:两大宏观政策将有利于市场发展

    而李扬先生也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四个方面非常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意味着,市场上会有较多地方政府债券的供应。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两大宏观政策都有利于市场发展。

    第二,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这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的新提法,新精神。不久前,易纲行长讲到国企、民企关系的时候说过一个“竞争中性”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符合国际潮流的,而且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基本概念,现在这个概念已经被我们全面接受,成为我们市场的基础性准则。今后会看到更多的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制度和政策,不再区分民企、国企,讲求的是公平,是制度,是法律。

    第三,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这明确地再次提醒我们,杠杆率高是中国金融风险的源头,这个源头不解决,金融发展就不能恢复到一个健康的路径上来。所以,“去杠杆”是一个长期任务,绝不像少数媒体说的“去杠杆”完成了,该“加杠杆”了。另外,会议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稳妥处置,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这也是理性的处置框架。

    第四是关于投资,中央非常明确,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不要认为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服务业为主了,投资就不重要了,这次会议重申“投资”仍然很重要,并且列出了一些重点投资的领域,领域有很多,包括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还包括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最后非常重要的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流动人口已连降3年 全国儿童中有12.8%为流动儿童

    下一篇

    我国空置房超6500万套!占用贷款10.3万亿,哪些城市风险大?这份报告与你有关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