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面对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传统金融机构或面临多层级、多方向的发展趋势。那么,传统金融机构如何用自己的优势拥抱这一趋势呢?
每经记者 王琳 每经编辑 文多
区块链、AI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在国内外持续火热。毕马威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达579亿美元,已远超2017年全年总和的381亿美元;在中国市场,金融科技投资额也在2018年上半年创出151亿美元新高,几乎等同于2013至2017年中国此类投资总和。
12月19日,在重庆举行的江北嘴新金融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金融科技将是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会对金融机构、金融运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面对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传统金融机构或面临多层级、多方向的发展趋势。
张承惠还表示,金融科技同样可以用于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需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
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已基本取得行业共识。“目前,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经展现了其威力,包括银行等大量持牌金融机构正与科技公司合作,对自己的流程和产品进行重构,同时在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等环节大量引入科技手段。”张承惠表示。
以目前各类金融科技公司较为看好的供应链金融为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为其在提高信息可信度、支付清算等方面带来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是,金融科技的发展目前仍不够成熟,风险防控、场景落地、人才资源、监管补位等是短板。
面对金融科技革命,传统金融机构也早已有所布局。以平安集团为例,公司已在科技领域已连续进行10年投资。截至2017年末,平安集团的专利累计申请数达3030项,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等领域,并已在客户经营、渠道管理、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等业务环节中得到应用。
张承惠认为,在金融科技浪潮下,传统金融机构将面临多层级、多方向的发展趋势。她建议,大银行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如果要收购科技公司,则需关注银行与科技公司的文化融合,小的金融机构则可以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全国社保基金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则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在过去的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理论,如果及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新技术、新业态的成长过程中,将有机会走在行业前面。
金融科技的发展,是金融创新重要的推动力量。在传统金融行业存在诸多弊端,但金融改革又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金融创新一直被当作打破这一局面的重要途径。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监管滞后等原因,金融创新往往也伴随着一些金融乱象的出现。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就表示,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金融市场运行以及金融监管三个层面的创新;谈到金融创新,必须讲到经济发展、风险防控的问题。
不过,监管背后凸显的还是我国地方监管资源的不足,以及相关法规的缺位等矛盾。张承惠则建议,金融科技不仅仅是用于金融创新,还可以用于监管创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和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适合地方金融监管的科技产品,同时不断地就金融犯罪新手法研究对策。
此外,多位人士均表示,金融创新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事实上,例如供应链金融等金融创新工具,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和流动性困境方面,能够扮演更加有益的角色。
12月19日,重庆,江北嘴新金融峰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琳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