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这份百强榜单,撑起中国经济“增长极”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19 21:33

    从体量看,高新区和经开区数量最多,占经济比重最大,在全国的分布也更为均衡;从发展路径看,两者设立的“初心”虽不同,但发展到现在,都走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其承担的功能和使命也逐渐趋同。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

    改革开放40年,“先行先试”是中国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在内,多样化的试点方案,不断探索改革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改革提供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2月17日,赛迪顾问发布《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研究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对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这一重要平台进行观察与剖析。数据显示:

    当下,改革开放已进入新时代,其重要标签之一就是创新动能。毫无疑问,国家级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带动区域经济重要一极

    时至今日,经开区、高新区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史。

    1984年,经开区作为对外开放、市场化改革先锋,率先在部分沿海城市设立。2008年前后,大量省级开发区升级为经开区,经开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提升,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到2017年,经开区GDP和税收收入,在全国占比分别达到11%和10.9%。

    另一重要国家级产业园区是高新区,1988年开始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进入21世纪,高新区数量急剧增长,规模和类型不断完善。在引领区域产业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至2017年底,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4.89万家,同比增长25.94%,占全国37.44%,可谓创新力量“担当”。

    其中,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等服务机构规模数量持续增加,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风险投资也逐步成为助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219家经开区和156家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2万亿元。

    其中,经开区9.10万亿元,高新区9.52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合计达22.51%。

    “它们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力,作为重要经济增长极、创新集聚区的作用继续显现。”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张爽说。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提供

    其实,除219家经开区和156家高新区外,国家级开发区还包括很多其他形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19家,其他类型开发区23家。

    不过,此次《白皮书》仅涵盖经开区与高新区两类。对此,张爽解释:“从体量看,高新区和经开区数量最多,占经济比重最大,在全国的分布也更为均衡;从发展路径看,两者设立的‘初心’虽不同,但发展到现在,都走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其承担的功能和使命也逐渐趋同。”

    高新区指标优于开发区

    在《白皮书》中,赛迪从经济发展、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生态宜居、区位交通五个方面,建立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个体系,赛迪通过汇总分析2016年数据,形成一份“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榜单”。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经开区数量上多于高新区,但高新区指标得分更高。

    百强榜中,高新区57家,平均得分为64.83;经开区43家,平均得分为63.13。前10名中,高新区占9席,经开区仅占1席;前20名中,高新区占14席,经开区占6席。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提供

    “高新区指标上优于开发区。”这不仅是赛迪的“一家之言”,此前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单”,也得出类似结论。

    对此,张爽分析,经开区建立之初的定位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积极利用国外技术和资本快速实现规模经济增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加深,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在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转移中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在发展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瓶颈日益凸显,发展速度也逐步放缓。” 张爽说。

    数据显示,2014年后,经开区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开始下滑。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外商投资占全国比例为39.44%,比2014年最高点52.47%下降13.03%。

    相比之下,高新区在发展之初就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以期最大限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张爽提到:“国家级高新区在创新持续投入、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体系构建以及技术输出等方面,对提升产业升级以及自主创新有其先天优势。”

    数据显示,2016年,高新区企业技术性收入为2.69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2%。2017年,高新区企业净利润为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56%。高新区技术交易额与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软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如此来看,高新区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逐渐赶超经开区,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在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新兴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凸显,而高新区正是新兴产业、技术、业态聚集地。

    《白皮书》还梳理了两类产业园区的产业领域主题词。

    其中,词频最高的是“电子”,在“百强园区”中一共出现54次,占比9.63%。而且,“电子”“信息”在“百强园区”中排序更高。由此可见,在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抢抓新兴产业布局方面,“百强园区”更为积极。

    其次,“汽车”也是产业园区角逐的一个焦点,在“百强园区”中频率达到4.99%,成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广泛交叉融合的代表。

    两类产业园区产业领域主题词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提供

    以经济发展排名,前30名园区的主导产业,不仅与电子信息息息相关,还出现生物医药,同时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加速布局。《白皮书》认为,园区经济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地均产值、人均利润等表现,而随着园区转型升级顺利推进,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也初见成效。

    “百强园区”还呈现出东西部区域分布差距。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上榜园区数量递减,分别为71席、16席、7席、6席。

    《白皮书》分析,东部地区凭借在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创新突破等方面的优势,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引领国家级开发区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开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东部、中部、及西部产业园区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中西部地区园区赶超势头强劲。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提供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可以预见,未来国家级产业园区将继续引领我国经济改革和创新发展。但必须看到,国家级产业园区还面临一些短板:

    比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高耗能、高污染问题亟需改善;区域合作和协同能力还有待加强。

    张爽特别提到,围绕园区创新发展的软环境和支撑体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分析百强榜单前20个园区可以发现,除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所在城市外,其他园区所在城市均存在营商环境‘短板’。”

    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排名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提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黄晓明“逃离”霍尔果斯 多家公司股权变更

    下一篇

    贫困县学生把免费牛奶倒进水沟?校长:喝不完怕过期!官方通报却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