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轨道交通呼唤前沿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16 20:53

    12月16日,“2018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建议,要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尤其是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加快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基建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科技创新体系。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欢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在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智能养护维修、智能服务等方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了中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水平。

    今日(12月16日),“2018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国内轨道交通领域权威专家、相关企业、高校等方面的嘉宾300余人参加了该论坛。与会嘉宾就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打造中国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建言献策,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13个“国字号”创新基地

    作为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的作用和地位愈发突出。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现场的演讲中指出,轨道交通不仅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也是新时代新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

    交通强国战略之下,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和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铁路网规模和质量达到世界领先,高速铁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球第一。“铁路成套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先进成熟,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铁路等建造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徐飞说。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西南交大也瞄准世界铁路科技前沿,构建起了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等,共13个“国字号”创新基地为代表的科研平台集群。徐飞表示,该集群目前是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最先进的科研平台集群。

    据了解,围绕磁浮交通、重载铁路、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1000+)、超级高铁等领域,西南交大正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中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规划实施和建设运营。

    徐飞指出,作为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科研力量,西南交大参与解决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超级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轨道交通创新需集思广益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跃迁,知识创新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会上徐飞表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区块链、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前沿技术加速突破,正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变革人类未来的重要力量。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镇,轨道交通领域自不待言。

    在他看来,更高速、更安全、更健康、更智能、更环保、更高效的发展理念,川藏铁路等史诗级世纪工程的全面推进,以及如何以轨道交通工程为纽带,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互联互通,都对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放眼世界,徐飞指出,德国、法国、日本等传统高铁强国,都纷纷出台下一代高速列车研发计划,在新制式轨道交通、磁浮交通、超高速管道列车等领域竞相争夺;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也不甘示弱,开始进行大量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抢占一席之地。

    “面对轨道交通领域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的紧迫感”,徐飞说。

    他建议,要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尤其是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加快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基建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科技创新体系。

    10月10日,川藏铁路规划建设正式启动。该铁路作为中国东部、中部地区进入西藏的大通道,其战略意义重大,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川藏铁路建设难度也超乎想象。徐飞总结其建设难点主要有三,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其次是地质构造复杂,另外线路坡度也达到极限。“说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绝对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他感叹到。

    在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建设者将会遇到在路基、桥梁、隧道、轨道、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等铁路建设领域的全部难题。徐飞认为,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必须着力攻克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超长大埋深隧道、艰险山区重大桥梁工程建设技术,破解坍塌、岩爆、软岩、高地热、高水热、活动断裂等工程施工关键技术难题。

    “这其中,必定会遇到许多从未涉及,令世人难以想象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因此,徐飞呼吁,当下迫切需要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们集思广益、协同攻关,共攀科技高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回归事物的本质破解2018年

    下一篇

    1个月内3家知名私募试图拿下A股公司控股权 “壳”价格水涨船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