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支付宝:不好意思,杭州,我也很爱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14 19:58

    八年时间,成都成了支付宝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异地研发中心之一;支付宝也依靠自己的科技创新实力,为城市积累着科技的力量。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张建 摄

    城市竞争步入下半场,拼服务、比科技、抢人才。

    城市的梦想,依靠人才和企业来完成;企业的抱负,需要城市营造合适的土壤——这是双方的相互押注,也是两情相悦的双向流动。

    江湖里不乏这样的传说,谁成了哪家巨头企业的大本营,谁又搭上了哪座城市发展的顺风车。

    今天,我们就想告诉你一个这样的故事:

    八年时间,成都成了支付宝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异地研发中心之一;支付宝也依靠自己的科技创新实力,为城市积累着科技的力量。

    领命


    2012年,天府软件园,国际事业群成都技术团队初创时期

    不知道多少人听过支付宝的成都创业故事。

    这个故事始于2010年冬天, 5位技术人员从杭州总部来到成都,却并不清楚自己来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其中一个人叫于君泽,花名右军,现在是支付宝平台数据技术事业群金融核心平台部资深技术专家。

    从总部领了命,奔赴成都建立研发中心。于君泽唯一知道的,是公司意识到人才不会只集中在一个城市。怎样让更多人才参与到支付宝的事业?

    “去多个城市建异地中心。”

    在此之前,除了杭州总部,支付宝只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分中心。再次选址只有一个考虑,成都有人,不能放过。

    对当时的支付宝而言,成都简直就是一座技术人才的“富矿”。除了当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样的人才输送器,可以源源不断地就地提供技术人才,还有一批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支付宝判断,在成都可以看到技术人才的“生态系统”。

    于是,5个人来到成都。加上之前招聘的15人以及部分转岗同学,形成了20余人规模的初始团队。

    那一年,淘宝天猫的交易量还只有区区十亿,支付宝也刚满6岁。以电子商务支付底层技术,尝试着切入过社区支付、生活缴费、NFC等各种创新场景,有些异军突起,有些葬身市场。

    拓荒


    2013年,国际事业群成都技术团队

    在成都,“于君泽们”做的也是一些创新类业务。

    “说好听是创新,不好听就是边缘业务。随你们去开拓,不成功,也不影响支付宝的核心。”于君泽回忆。团队经历过产品失败、到处找活干、找方向、与总部团队合作开发业务等一系列磕磕绊绊。这种“天高皇帝远”的感觉,恰好给团队提供了发挥空间。

    2013年,成都技术团队发展至近60人规模,组建了ADC(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而后经过1年多发展,分拆出几条技术线。如今的中流砥柱部门——国际业务、运营支撑、金融核心初具雏形。

    汪凡就是那个时候跳槽加入支付宝的。他现在的身份是支付宝国际事业部全球支付技术部高级技术专家,但当年入职时国际业务团队只有6个人,任务主要由杭州分派。他的工作常态是在天堂杭州和天府成都之间频繁地飞。

    后来的故事基本按照大纲走了——随着合作加深,成都团队锋芒逐渐显露。汪凡团队通过技术优化,实现了国际线上收单业务“从单日千笔到单日万笔的突破”。刚好遇上阿里巴巴战略升级,“买全球、卖全球”的天猫国际跨境电商平台成立,汪凡团队开始承担更重要的任务,负责“全球买,全球卖”的跨境支付技术支持,同时服务用户和商户。

    从成都蹦跶出来的这只团队,开始服务全世界。

    逻辑


    2018年,蚂蚁C空间,国际事业群技术部成都团队

    那几年,“一步步证明自己、一点点获得总部认可”在成都团队各条技术线上演。也是那几年,人才流向发生变化,逐渐形成“孔雀西南飞”的局面。

    这段时间,成都的“码农”迎来高光时刻。这群人因特别的气质而具备高识别度,更成为成都技术人才的新标签。汪凡也发现,团队里80%是川籍人员,或是从北上广深回流的,或是内部转岗过来的。

    目前,支付宝成都研发中心从20人扩张到近600名技术人员,还将继续扩张。至于原因,一方面是支付宝事业不断壮大刺激着后来者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成都这座城市本身。

    背着“少不入川”名声多少年的成都,如今因为“生活安逸”不断得分。成都人下了班眉飞舞色去撸串的形象,以及被编烂了的“全城倒班逛街”的段子,无意中演变成一种生活态度,甚至生活美学,成了让人心动从而留下的理由。选择这里工作的人会说,在成都工作的时候工作,但同时有生活,美好的生活。

    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背后其实是城市的发展逻辑出现了变化——过去“依靠廉价的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就业和人才”的路行不通了。新一轮发展的逻辑是,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人才吸引企业,企业创造繁荣。

    就像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所说,人们先选择生活的城市,再在城市里选择事业和职业。传闻他任纽约市长20年时间里,就盯着两件事干,建设大量的公共绿地,以及建设大量的文化艺术设施。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则提出,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必将是公共服务业的竞争。

    成都没有变,变的是城市发展的理念,从“产、城、人”走向“人、城、产”。

    边界


    2018年,C空间,国际事业群成都团队

    当然,在“抢人”这件事上,成都是有一点点膨胀的。不光设立“蓉漂人才日”、出台“人才新政十二条”、“蓉城人才绿卡”等政策,还到别人家地盘去招人。

    “我们不沿边、不靠海,只有靠服务和政策作为吸引力。”成都高新区一位负责人说,“得拿出真东西,换来人才落地。”

    不光态度诚恳,成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标准也很清晰——瞄准的是城市和人才的相容性和互动性,把人才的成长和城市的发展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对待,让每一位创业者都能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根据猎聘网的数据,成都市2017年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三,达到5.53%。2018年尚未结束,已有25万人才流入成都。

    人在哪里,企业就到哪里。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以阿里蚂蚁、今日头条、VIPkid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陆续布局成都。而用成都主政者的话来说,企业的产品卖到哪里,服务跟到哪里,城市的边界就到哪里,“政府间的合作无论怎么做,都是有限的,扩大城市经济辐射的覆盖面,需要把企业间的力量组织起来。”

    领军型企业既是城市经济的顶梁柱,也是城市的靓丽名片,反过来作用于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一个良性闭环。

    对这一点,汪凡是有直观感受的。他举例,成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快车道,大量优秀企业在此聚集,行业顶尖人才来到成都不用担心没有用武之地,“这里的产业体系已经能够满足顶尖人才的需求。”

    共生


    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的蚂蚁C空间

    “过去我们说成都是一个休闲城市,但这里的创新创业热情显然被忽视了。”

    如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创投委会长沈志群所述,如今的成都以“新”面貌示人。

    2017年,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率先在全国设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新经济研究院;2018年把“新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密集出台各项举措;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走进西部,落地成都……成都正成为众望所归的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只不过,城市升级发展不是在纸上画出来的,也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人才和企业一步步实践出来。唯有依靠这些城市合伙人,梦想才能照进城市。

    支付宝是相信这一点的。副总裁杨鹏说,数字城市不是向往出来的,是靠科技支撑起来的。蚂蚁相信科技会成为城市数字化升级的“水电煤”,一点一滴助力成都新经济建设。

    城市以创新为引擎,人才和企业得以进入发展快车道;反之,高端人才和优秀企业聚集的磁场效应,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当众方梦想一致、彼此需要,最美不过携手登顶。

    对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而言,成都已成为除杭州、北京外落地员工最多的城市。人才在这里得到培养、成长,技术在这里突破、孵化,借着阿里巴巴全球布局的战略,成都技术团队从成都起步,服务全球。

    今年5月,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的蚂蚁C空间正式启用,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不断加入支付宝的“半个技术大本营”。于君泽记得,当时搬家的乔迁仪式上,背景板上写着:C Future,以梦为蚂。

    2018年,C空间,金融核心资金运营技术部资金技术团队

    用他的话来说:在成都,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着有情有义的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泸州商业银行公布配发结果:国际发售获轻微超额认购 募资净额约为16.382亿港元

    下一篇

    中国对原产美国汽车及零部件暂停加征关税3个月 美系车股价盘前上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