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王可然
199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当年12月19日,沪市的首个交易日以96.05点开盘;1991年7月,深交所正式开业……沪深A股市场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在创新与规范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目前A股市场已经拥有超过30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万亿美元,新三板则为超过1万家企业提供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针对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重庆市原市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在一场演讲中所说的话颇为典型。他说:“20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化方向、法制化需求、公开化制度和国际化导向;2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在总结教训中积累经验、改进管理方法,走出了一条符合市场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相信到2050年,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我们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交易所成立初期摸着石头过河
回顾曾经的岁月,资本市场的征途在曲折中前行,在探索中发展。
1984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向社会公开发行一万股,每股股票面值50元,此事在海外引起很大反响。
之后,延中实业、真空电子也相继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86年9月26日清晨,飞乐音响、延中实业两只股票在南京西路1806号挂牌进行柜台交易,投资者蜂拥而至。虽然那时中国既没有交易所,也没有真正意义的股市,“老八股”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但它们是今天6万亿美元A股市场的婴儿时期。没有它们就没有今天的A股市场。
1989年12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在一次市委扩大会上决定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朱镕基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年内开业。这个决定,加速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开端。
199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9日,沪市的首个交易日以96.05点开盘,并以当日最高价99.98点报收,成交金额49.4万元,中国金融市场一个全新时代正式拉开。1991年7月,深交所亦正式开业。
总的来说,上世纪90年代的A股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行。
1999年,“5·19行情”爆发,在科技股的带领下,A股市场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2000年7月19日,上证综指以2000.33点开盘,首次站上2000点关口。
三一重工打响股改“第一枪”
2001年至2005年,长达四年的熊市让中国最初一代股民真正尝到了等待的滋味。这其中,股权分置问题成为制约股市发展的顽疾,也是监管层着手解决的痛点。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事件。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改方案最终以高票通过,成为“股改第一股”。
2005年9月,股改战役全面打响。到2007年5月,沪深两市当时1300多家公司中,90%以上完成股改。
股权分置改革也催生了2006~2007年A股市场一波历史上至今最为壮观的行情。2005年6月,沪指一度跌破1000点大关,见底998点;到2007年10月16日上攻至至今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
2008年,由于海外次贷危机的影响,A股市场出现暴跌,2008年10月28日见底1664点,距离一年前的6124点跌去七成之多,数万亿市值灰飞烟灭。
之后,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宏观经济和A股市场回暖。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如何在股改完成后,向更成熟的市场体制接轨?又成了监管层考虑的重点之一。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试点正式启动。2010年4月15日,股指期货推出。两项举措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A股市场不再是单边的市场,投资者有了更多样的工具选择,可以有更丰富的投资策略,进行市场风险对冲。2014年年底开始,A股重新走牛,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迎来崭新发展时期
十八大之后,资本市场迎来崭新发展时期。A股市场不断完善发展,新三板建设提速。
2013年6月,全国股转系统试点扩容至全国。2016年1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破万家,新三板成为全球首个服务企业达到一万家的证券市场。新三板的出现,有效拓展了资本市场的覆盖面,规范了大批处于成长初期的创新创业类公司,夯实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实际上,对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重庆市原市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在“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公开演讲中曾经作出六点总结:
一是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17年末,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超过50万亿元,上市公司总营业额超过百万亿元,利润3万多亿元,包括上市公司债务在内的总资产约100万亿元,在中国经济总量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分量。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持续发展,并且大大提升了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资本市场既是中国经济的前进动力,也是企业腾飞的翅膀。
二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高质量、有效益地发展。资本市场的独角兽制度、风险资本投资机制能极大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以资本市场的逐利特性、用脚投票的资源配置机制,极大地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现有的国企、民企,一旦成了上市公司,既受到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律所训导,又受到交易所、证监部门监管,理念上、行为上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成为有激励有约束的理性的行为法人,不仅会增强股东意识、公司治理概念,而且通过强制性信息透明度原则倒逼上市公司管理层形成讲真话、不讲假话的行为人。
四是健全现代金融体系。传统金融体系是指以商业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是指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不仅具有媒介资金供求关系的机制,还具有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分散风险和分享财富成长三大功能的机制。资本市场发展好了,能改善国民经济的宏观杠杆率过高的问题,降低全社会融资中过高的债务比重,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债权转化为股权,还能有效地消除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融资不规范、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问题。
五是让老百姓增加致富途径,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老百姓。资本市场提供了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财富成长机制,建立了一种人人可以参与财富的分享机制。
六是资本市场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探索了高质量有效益的实现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深刻地分析认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方向是混合所有制,也是要求国企转制为股份制、股份有限公司。而上市公司恰恰是最规范最典型的股份公司。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理所当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最佳的实现形式。
同时,黄奇帆表示,相信到2050年,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我们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