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成都,正逐步意识到,企业的边界决定城市的边界,作为四川“主干”,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都必须要有经济辐射的覆盖面。毕竟偌大的四川,只靠一个成都不行,兄弟们也得给力才行。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张建 摄
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印发,为今后一段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绘制了路线图。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最近半年,四川的动作很多,城叔也发现,四川这个“家族群”是越来越活跃了。
最近一条消息是关于“修路”的↓↓↓
12月3日上午,四川举行第四季度重大项目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1500多个项目中,一个投资11亿元的道路工程因涉及成都、德阳、眉山三市而被广泛围观。
《四川日报》在报道中说,该项目“标志着成都平原城市群期待已久的‘百里中轴线’正加速成型,进而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提速。”
一体化,四川的确期待已久。今年6月,为破解发展难题,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其中,省会成都在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被定位为“主干”,不仅自己要继续做大做优做强,更要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这也符合区域经济学的那句经典理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毕竟偌大的四川,只靠一个成都不行,兄弟们也得给力才行。可喜的是,6个月过去,变化已经出现,四川21个兄弟城市愈发亲密了。
1
如果有朋友不太了解四川的区域发展特点,请复习《四川经济副中心要来了,7城竞争上岗》,今天不再赘述。
图片来源:四川省政府官网
上面这张地势图可以反映出,地域面积广、地理条件特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的区域平衡发展;同时,也决定了需要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策略、施以不同任务。
回到开头投资11亿的项目,作为成都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天府大道向北延伸的连接线工程,这个关键点打通后,一条以成都为中心、北接德阳、南连眉山的大通道才能真正形成。所以,别看它工程规模、投资金额都“排不上号”,背后承载了成都平原经济区加速一体化的期待。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所有实现了地区间平衡发展的国家都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国家,因为生产要素流动会使得要素回报均等化。所以,为了要素流动更加快速便捷,交通这块板必须补齐。
那么,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有多重要?在四川最新印发的《关于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以眉山、遂宁、资阳、雅安为重要支撑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增强城市群集聚发展功能。
这里简单说明一下,成都加上绵阳、德阳、乐山、眉山、遂宁、资阳、雅安组成了“成都平原经济区”,去掉成都后,7个兄弟城市称为“环成都经济圈”,是四川“一干多支”中单独的“一支”。
之所以要区分,原因很简单——成都作为经济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成都周边各市有各市的定位,四川希望,周边城市与成都的关系不是“月明星稀”,而是“近水楼台”。
换句话说,成都要主动带头,其他城市也要主动作为,积极拥抱,积极互动。
最好的结果是,通过与成都的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环成都经济圈各城市能级能够显著提升,因为在“五区协同”中,它们需要和成都一起,以“成都平原经济区”的身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图片来源:张建 摄
2
其实,对于成都如何发挥“主干”作用这个问题,不仅省内关心,省外也颇为关注,因为在很多外省人眼里,成都一度几乎等于四川的全部。
好在过去这段时间,印象正在被行动改变。
7月举行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将聚焦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大力吸引全球投资、优秀企业、优质要素、创新人才,努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而后,外界看到的是频繁的合作,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每个月‘拿下’一个兄弟城市,成都变了”。
9月29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签署加快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
10月30日~31日,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前往宜宾市和泸州市,签订了一揽子专项合作协议,推动共享功能、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1月5日,成都与雅安、绵阳、眉山、巴中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几方在农业农村经济一体化、金融同城化等领域的区域合作……
有意思的是,在11月底举行的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鼓励本地企业走出成都,到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第一步就是加强对全省的投资↓↓↓
“这一次我们按照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第一轮,我们与20个市州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是政府间的合作是有限的,一定要动员企业的力量。所以,第二轮,我们要组织成都企业家市州行,每次党委政府到市州签订协议的时候,就是鼓励企业家到20个市州开疆拓土,政府搭平台、给支持,鼓励大家到各个地方发展。”
今天的成都,正逐步意识到,企业的边界决定城市的边界,作为四川“主干”,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都必须要有经济辐射的覆盖面。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讲,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
2017年四川城镇化率达到50.7%,面临优化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要“窗口期”。
3
四川去年虽以3.7万亿的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但“追兵”渐进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四川迫切需要区域协调,找到成都之外的第二经济增长极。
就在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印发,为今后一段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绘制了路线图。
根据意见,要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作为被点名的中心城市之一,成都肩上的担子显然不轻。未来怎么走?还是那句老话,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想说一说,这一年称得上“组团年”,建群者不少,各方动作频频:
比如大湾区,虽然规划迟迟未出,但随着《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的实施、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的畅通,群成员之间的要素流动已更加顺畅;
又比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省一市之间的合作不断升温,各地相继发起设立新的投资基金、创新联盟。最新消息显示,沪浙苏正在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根据初步方案将是上海+7个城市的组合…
站在12月的当口,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域平衡,未来可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