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券业"搅局者"来了!首家外资控股券商确定,如何重新布局中国,瑞银集团最新回应,这些外资券商待审

    券商中国 2018-12-01 12:49

    11月30日晚间,证监会依法核准UBS AG增持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比至51%,核准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这是《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后,证监会核准的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券业“搅局者”来了,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花落瑞银。11月30日晚间,证监会依法核准UBS AG增持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比至51%,核准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这是《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后,证监会核准的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瑞银集团今日表示,瑞银将收购中国国电资本控股及中粮集团分别持有的12.01%及14%瑞银证券股权,相关交易完成后,瑞银集团对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1%,成为首家通过增持股权以实现控股合资证券公司的外资金融机构。

    对此,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表示:“拓展中国业务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瑞银在中国的业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瑞银集团亚太区总裁施许怡敏表示:“对于瑞银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中国业务战略的重要一环。瑞银证券是我们在国内的投资银行业务平台。未来我们与瑞银证券更紧密的联结将加强亚太区内业务协作,这对我们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非常关键。”

    历时7个多月,外资控股的第一家券商终于落地,这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步,也是证券行业迎来充分竞争的分水岭。

    花落瑞银,首家外资控股券商落地

    当市场还在讨论,外资控股券商的到来是“狼来了”还是“粮来了”之时,首家外资控股券商真的来了。

    正如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所言,“自1989年正式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展业务,瑞银一直以来都是外商投资中国的领跑者。”4月底证监会公布的《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外资金融机构可以控股合资券商。5月2日,瑞银集团向证监会申请将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从24.99%增至51%,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申请控股证券公司的外资机构。

    这也意味着在申请了212天后,瑞银证券在几次书面意见反馈后,终于在国内拿到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的身份。

    证监会官方消息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证监会于近日依法核准UBS AG增持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比至51%,核准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这是《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后,证监会核准的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坚定落实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对外开放的具体工作,继续依法、合规、高效地做好合资证券公司设立或变更实际控制人审核工作。

    此前瑞银证券的股权结构为,北京国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3%,外资方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持股24.99%,国电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4%,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4.01%,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4%。

    此前瑞银证券股权转让已有迹象。

    今年10月1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粮集团、国电资本分别转让瑞银证券14%、12.01%的股权,转让股权比例合计为26.01%,转让底价分别为4.62亿元、3.96亿元。

    其中,国电资本控股甚至在转让信息中直接提到了现有股东UBS AG成为最终受让方的约定情形。

    更用意明显的转让条件在于,受让方必须“打包”购买两家所出售的股权。而巧合的是,若瑞士银行成功受让上述股权,将对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恰好增至51%,成为控股股东。

    果不其然,瑞银集团今日对媒体表示,瑞银将收购中国国电资本控股及中粮集团分别持有的12.01%及14%瑞银证券股权,相关交易完成后,瑞银集团对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1%,成为首家通过增持股权以实现控股合资证券公司的外资金融机构。

    此次股权收购交易完成后,瑞银证券的股东方及持股比例将相应变更为:瑞银集团(51%)、北京国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3%)、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14.01%),以及中国国电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99%)。

    瑞银集团亚太区总裁施许怡敏表示:“对于瑞银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中国业务战略的重要一环。瑞银证券是我们在国内的投资银行业务平台。未来我们与瑞银证券更紧密的联结将加强亚太区内业务协作,这对我们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非常关键。”

    多家外资积极准备

    《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简称《外资办法》)4月28日发布实施后,证券行业对外开放大幅提速,新设合资券商也全面开闸。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在《外资办法》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已有欧洲、亚洲等地的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向证监会了解公司设立和股权变更的相关信息,并多次表示正在积极准备,拟提交申请材料。

    除了瑞银证券,另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争相布局。

    野村证券、摩根大通等外资券商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申请,要求在华设立控股证券公司,已获证监会受理。其中,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在9月28日获得了证监会第一次书面反馈;而摩根大通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已于11月12日获证监会一次书面反馈。

    9月份,华鑫股份公告将转让华鑫证券所持有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2%的股权,若摩根士丹利亚洲受让上述股权,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1%,也将成为外资控股券商。

    11月份,据彭博社报道,花旗集团正考虑退出东方花旗证券,在中国另设控股证券公司,原因是其欲增持东方花旗股权至51%的谈判未果。东方证券回应券商中国记者称,未来,东方花旗的既定战略不会发生改变,管理机制将保持稳定,日常业务和经营不会受到影响,继续做大做强、稳健发展。

    外资券商通过合资企业在中国开展证券业务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我国首家合资券商中金公司于1995年设立,目前我国的合资证券公司共有12家,包括中金公司、瑞银证券、高盛高华、德邦证券、中德证券、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华鑫、东方花旗、华菁证券、申港证券、东亚前海、汇丰前海等。

    在过去以往,合资券商过去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管理,业务范围大多限于投行类业务,外资股东无法占据控股地位,也在客观上制约了其经营管理能动性的发挥。上述12家合资券商占证券公司总数不足10%,总资产占比仅约4%。持股和业务牌照的限制依然是合资券商难以摆脱的掣肘。

    同时,外资没有控制权、经营业务范围单一、不允许同业竞争、中外文化的差异等矛盾就像合资券商的一颗隐雷,随时可能爆发。合资券商队伍中还曾有海际大和、财富里昂、第一创业摩根大通、华英证券等证券公司。2014年到2017年间,因种种因素影响,这些券商的外资股东转让了所持有的全部股份,这些券商转而成为内资券商。

    《外资办法》不仅允许合资券商由外资股东控股,也同时放开了对其业务范围的限制,这将有利于引入境外机构先进经验,引入专业能力、促进良性竞争,提升我国证券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的进入中国市场,不少外资机构在人力、技术和组织架构的组建方面都进行了投入,从研究能力到投行资管方面给予准备。

    外资控股并非一劳永逸,汇丰前海证券认为,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后,需要在经营实践中,尽快适应本土化经营,仍将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新兴市场的挑战,中国证券市场在市场机制建设、产品许可及监管法规建设等方面,仍处于逐步完善和优化的进程之中。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为适应新兴市场与全球运营的协调,依据集团母公司最佳实践标准,管理模式、业务架构与产品设计等均需要适应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人才方面的挑战,综合监管的挑战等。外资控股证券公司既要接受境内监管机构的监管,同时也要满足境外监管机构的要求。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元素,对境内外监管机构之间的政策协调与交流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将持续完善并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服务中国市场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国内券商的得与失,该如何应对

    外资投行的加速进入将会给中国证券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目前市场各方多处观望状态。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7年,国内共有131家证券公司,较2007年增加了25家,当期共实现营业收入3113.28亿元,净利润1129.95亿元,120家公司实现盈利。截至2017年底,131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6.14万亿元,较十年前增加254%。净资产为1.85万亿元,净资本为1.58万亿元,相比之下,2007年证券公司净资产和净资本分别为344.26亿元、2966.04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证券业的快速发展在体量扩大的同时也落下了资产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国际竞争力不足,证券公司盈利能力受市场行情影响大等问题,要改变现状和国际一流投行同台竞技,逐步对外开放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过共识在于证券业对外开放提速必将搅动国内证券行业的现有格局。国盛证券分析师贾菲表示,目前内地券商业务同质化问题突出,多元资本进军内地证券行业,除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外,将倒逼券商业务转型,或将逐步实现券商创新发展与差异化竞争,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民生证券认为,境外优质资本进入将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配套制度完善和新业务模式发展。在国际竞争格局下,具有较强资本实力和业务能力的上市券商优势将持续显现。从股权合作看,外资可能青睐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券商进行优势联合,市场份额将向龙头集中,中小券商的生存压力会加大。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已是一片红海,也比较成熟,当前证券行业的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竞争激烈,而中国券商在国内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外资投行想要争取更多蛋糕并不容易。

    中资券商的国际化能力正不断加强,以香港市场为例,近年来,中资券商纷纷登陆香港,抢占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2016年,香港市场承销额排名前十的投行中,中资券商已占据7席。2017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的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也明显提升。

    国开证券研报认为,传统业务方面,经过互联网金融的洗礼,经纪业务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外资券商的客户基础较薄弱,其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财富管理方面,尤其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核准制下投行业务与监管密切相关,历史经验已经验证了外资券商在投行业务方面不占优势;资管业务受影响相对较大,外资机构或能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业务模式、技术支持和全球资产配置经验赢得一部分市场;自营业务和两融业务考验券商的资本实力,往往规模大的券商更具优势,因此外资券商的资本规模将是重要考量因素。

    安思杰表示:“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瑞银在中国的业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包括旗下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以及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控股瑞银证券印证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我们将继续寻求更多业务机会。”

    (程丹 张婷婷 券商中国)

    上一篇

    深交所副总经理王红:将与商品期货交易所合作推出商品期货ETF产品

    下一篇

    上期所理事长姜岩:有色指数期货已上报证监会期货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