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40年织就“保护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5亿 养老金领取水平提高5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1-26 22:10

    改革开放40年,社保改革风雨兼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等困扰多年的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改革破冰前行。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星    

    图片来源:摄图网

    1978年以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典型的“企业保险”,而40年后的今天,一个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险安全网蔚然成形。

    改革开放40年,社保改革风雨兼程。截至今年11月,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9.26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5亿,失业保险1.92亿,工伤保险2.31亿。养老保障网络参保率达到90%,健康保障网络参保率95%。

    与此同时,社保基金待遇水平显著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到2018年连续14年上调,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人均40元增长到2018年的490元。大病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全覆盖,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超过5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等困扰多年的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改革破冰前行。

    社会保障社会化替代单位化

    4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从企业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企业单一责任到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责任共担,从城镇到农村,从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的重大转变。

    时间回拨到40年前,中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此时的社会保障正维持、巩固着单位包办的制度模式。

    1986年,“社会保障”正式进入国家文件。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1986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进入转型时期,即由“国家—单位保障制”迈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的标志性年份。国家在这一阶段提出了社会保障社会化原则,改变单位包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成了这一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个人也开始承担有象征意义的缴费责任。这些变化预示着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

    1990年以后,社保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1991年至1997年,国务院相继下发了三个关键性文件。

    1991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基本养老保险费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1995年3月,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下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1997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范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走向统一,并为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创造了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十几年来,我国养老、医疗等保障网络建立步伐明显加快,覆盖面比较大。

    待遇水平累年增加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保基金待遇水平在累年增加。

    唐钧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基本养老保险金没有做调整,当时全国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大概是500元左右,如今已经接近3000元,上涨的幅度非常明显。

    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待遇水平在稳步提高,2018年3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为2017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此次上调也意味着,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到2018年连续14年上调,此次上调预计将有1.14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在持续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人均40元增长到2018年的490元。

    大病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全覆盖,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超过50%,有效缓解了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全国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水平已达1228元,工伤保险、生育待遇稳步提高。

    待遇水平稳步增加的背后,得益于社保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据了解,1993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额880亿元,累计结存约288亿元。2017年底,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额已超过12.4万亿元,基金累计结存达7.73万亿元,支付能力显著增强。

    此外,我国还在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2017年底,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8.04万个,参保人数2331万人,积累基金1.3万亿元。积极推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已有14个省区市委托投资总金额近6000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从2000年建立初的200亿元增加到1.83万亿元,应对老龄化的基金储备更加充裕。

    社保制度更加均衡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走向更加均衡和统一。

    2014年初,我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吹响合并号角,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基本完成两项制度的整合。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一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终结了养老“双轨制”。

    2016年1月,国家全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城乡居民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享受待遇。

    同时,争议多年而未能解决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不高的问题,也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我国建立了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养老金“被贬值”的尴尬,养老金的投资运营正式启动。2017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额87.83亿元,投资收益率5.23%。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88.19亿元。

    此外,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也取得实际性进展。今年10月,在国新办举行的2018年前三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国资委开展划转社保基金的试点之后,目前三户试点企业已经划转国有资本200多亿元,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已经完成,正在会同社保基金理事会修改公司的章程,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对此,唐钧认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方式非常好,国外也有成功案例。“比如日本,养老保险基金里面有一半的钱是国家财政拿出来的。”

    一位社保领域的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十八大以来推进的一系列改革,每一个都是“硬骨头”,改革的力度空前。

    唐钧建议,我国未来需从社会保障向社会保护过渡。“实际上,国际社会也是这么转变的。如果变成社会保护,教育、住房、扶贫等都会纳入,社会保护的手段比社会保障要宽泛很多。” 唐钧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四家公司可转债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下一篇

    腾讯之后,创梦天地正式挂牌前再迎游戏巨头索尼入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