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央行自11月7日通过香港金管局CMU债券投标平台发行两期央行票据后,至今已有15日未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交易。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姚祥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截至11月22日,央行公开业务操作已连续多日未开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央行自11月7日通过香港金管局CMU债券投标平台发行两期央行票据后,至今已有15日未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交易。
11月22日,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记者注意到,类似公告已连续多日发布,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这在今年较为少见。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暂停多日,不过联系到近日央行行长易纲的讲话,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也就一目了然了。本月初,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从宏观上营造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使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总闸门上,我们已四次降准,共释放约4万亿元流动性,对冲了中期借贷便利等之后,净放出了2.3万亿元流动性。”
易纲进一步分析称:“总的‘龙头’够了,池子里的水也很多,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但今年另外一个工作就是怎么使这些流动性流到民营企业和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我们采取了‘三支箭’的政策组合。”
10月下旬,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会议在关于做好当前金融工作方面强调了三大点。其中第一点即“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增强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做到松紧适度,重在疏通传导机制,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表述中强调“重在疏通传导机制”。
华创证券债券分析师王文欢近期在研报中提到,目前市场对于流动性的分歧在于是否会进一步放松,一部分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需要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再次降准甚至是降息;另一部分认为货币政策不会进一步放松,目前货币政策更加侧重于疏通传导机制,同时货币政策也面临边际上的约束,当然不会进一步放松也不意味着会明显收紧,宽信用的传导需要宽货币作为条件,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资金面保持相对宽松。
近日,央行公布的2018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初步统计,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716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点评道,通常在经济下行或压力较大时,货币政策逆向偏松调整对于经济企稳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同时,前期“金融去杠杆”等相关政策叠加实施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快速滑坡给实体部门融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截至目前,金融去杠杆可谓成效显著,银行的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明显收缩。社融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表外融资已持续8个月保持负增长,其中6月负增长6914亿元为今年单月表外业务收缩之最。1~10月表外业务共减少融资2.57万亿元,而去年同期表外融资增加3.04万亿元。即使不考虑表外融资的增速静态比较,约5.6万亿元的融资缺口必将给实体部门带来不小的融资压力。
连平分析道,可见经济体杠杆率已出现走稳态势。若现在继续回到“大水漫灌”的老路上,此前去杠杆政策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有付之一炬的风险。因此,中央明确指出过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求采取精准滴灌的方式引导资金流向,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回归。央行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更是明确了“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这本身就是在强调绝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把重心放在优化结构和提升政策效果方面。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