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1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 上,聚焦了银行数字化转型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指出,中国银行业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新的四大趋势,它们不仅重新定义了银行业服务,而且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每经记者 宋戈 每经实习记者 胡琳 每经实习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11月21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 上,聚焦了银行数字化转型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指出,中国银行业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新的四大趋势,它们不仅重新定义了银行业服务,而且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近年来,银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日新月异,传统的银行业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潘光伟在会上指出,传统的银行业态呈现出服务智能化、业务场景化、渠道一体化、融合深度化趋势。
但是潘光伟认为,虽然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但数字化之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有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着力去克服。
潘光伟说,银行业在转型过程中,依然面临传统体制、机制上的掣肘。商业银行以部门和条线为主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导致客户需求、产品设计、技术支持脱节;在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惯性下,银行服务和客户的真正需求依然存在差距,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对此,潘光伟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将数字化转型战略上升为全行战略;二是结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探索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新模式;三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转型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四是加强数据治理,防范数字化风险;五是加强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着重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六是加强与监管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央高度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潘光伟认为,金融机构应以数字化手段为依托,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开发符合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等特点的业务和产品模式,切实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对此,潘光伟提出了四条建议,第一,利用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将业务延伸至物理网点不能服务的区域和无法覆盖的时间,提升服务可能性;第二,借用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层次挖掘金融需求,实现个性化风险定价,精准画像、精准服务、精准营销,将服务覆盖到传统银行想做不敢做的长尾客户,其中大部分是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的民营和中小客户,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化配置。第三,运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对日常交易数据流、信息流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信用水平,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授信审批效率,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四,与实体网点相比,金融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得资金供求双方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信息搜寻、定价和交易等流程,减少了对人员和设备的占用,大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让客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