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韩国新经济感观:处处可见“小而美”产业,共享经济发展不如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1-20 23:50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陈俊杰    

    青瓦台和景福宫对面的林荫道上,银杏落叶满地,“韩国硅谷”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中心附近的枫叶红得彻底。首尔的深秋很美,也独树一帜,正如韩国的创业创新氛围。

    从科技模仿到科技创新,以三星、LG、SK为代表的韩国大型企业在上世纪逐渐具备国际竞争力,也使得韩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创造出“汉江奇迹”。

    而在时代的变奏和商业模式的冲击之下,一些韩国公司继续秉承着“耐心、求精、别样”的共性悄然发展。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中心等18个创新中心正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小而美”的创新面貌随处可见。不过,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韩国仍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小而美”的创新逻辑

    距离上海煊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陈小康从首尔高丽大学研究生毕业,已经过去了大约十年。在这期间,他从奔赴海外求学的学习者蜕变成在资本界探寻新机遇的实践者,赴韩寻找并购新项目、投资新机遇也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按照陈小康的描述,韩国的产业更加偏重于“小而美”,在基础工业研究方面更加精细,在新材料方面注重核心技术掌控,在技术沉淀方面结合实战应用,在做事风格上严谨认真。

    韩国“小而美”的创新文化也体现在创业公司身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京畿道遇到做智能尺子测量的Bagel labs公司CEO Soohong Park,经历三星等大型企业的洗礼,Soohong Park创办可直接读出衣物尺寸的智能尺子公司,目前全球大部分的衣物测量依然采取人工模式,运用智能尺子将提升60%的效率。

    陈小康表示,韩国人会去关注非常细分的市场,用颠覆性思维得到意想不到的创意,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此外,以全球都在抢跑的人工智能为例,韩国Neosapience公司打起细节“情感牌”,想在语音合成方面掘金。

    Neosapience公司CEO Taesu Kim向记者表示,目前很多企业在语音识别方面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一些语音数据进行合成或将是未来新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做好音频版权的基础之上,与娱乐经济公司合作,为语音加入感情,为人们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和不同的感官体验。

    这些创意性的想法也让中国企业很感兴趣,上海繁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丽此次专门来到韩国,就是为了一睹韩国在活动策划和娱乐经济方面的创意。“之前在国内就觉得韩国在文化创意方面有很多好点子,这次过来专门要去几家活动策划公司‘打卡’,学习他们的‘生意经’。”

    移动互联网仍需追赶

    纵观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人人知晓的高频词。放眼韩国,也在近年成立了18个创新中心,希望用创新创业的力量拉动济新引擎。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中心”就位于被称为“韩国硅谷”的盆唐区板桥“科技谷产业园区”,也是韩国的“经济引擎”之一,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支持,鼓励“创客经济”发展。该中心由韩国中央政府、京畿道地方政府和韩国最大通信公司KT共同出资运营,侧重为物联网、互联网领域初创企业提供支持。

    一位韩国创业者对记者表示,“板桥科技谷”可谓韩国创新的名片。2015年竣工后,入驻的代表性科技公司包括韩国聊天工具KakaoTalk、SK旗下科技公司等。

    富有创造力的文化具有颠覆性的思维为韩国催生了不少走向亚洲甚至全球的艺术作品和娱乐文化,初具规模的韩国“创造经济”也迸发出不少火花,但一位韩国企业代表感叹,相比起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韩国京畿道的创业生态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时间摸索。

    此前,作为创业主体,韩国年轻人的创业意愿并不强烈,大学毕业生多以进大企业为荣。不过,一些变化正在发生,很多有三星等大型公司的履职和管理经验,亦或者有良好的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人士,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

    在韩国留学的研究生黄豆豆告诉记者,现在韩国的创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他以自己团队做的文字内容自媒体运营为例称,因低成本和互联网基因强,也成为创业者们抢夺的一块蛋糕。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商业模式方面,韩国显然还有值得探索的空间。

    一位来韩国寻找新机遇的投资人感叹,在医疗美容和新材料领域,和韩国方面显然有值得合作的空间。而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一些韩国企业的创意在中国已经有现实案例,一位韩国创业者向他提出了创立共享单车的想法,整体逻辑和国内的摩拜、ofo有相似之处。

    在韩国工作5年左右的中国律师朱建华感受颇深,韩国的社交软件上,有类似顺风车、代驾等服务,也有共享汽车平台,但并未形成国内那样的共享经济热度。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韩国智慧城市“生意经”:立法开放更多数据构建生态圈

    下一篇

    韩国电信运营商KT瞄上海外VR生意 5G时代中韩可合建VR生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