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有关部门明确提出把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出成效。
业内权威人士强调,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作为银行业共同打造的创新卡产品体系,小微企业卡针对小微企业支付结算、融资经营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核心需求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11月20日,中国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共同发布小微企业卡产品体系。中国银联党委书记邵伏军、总裁时文朝,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发布仪式。
小微企业卡的推出力求在单位结算卡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金融机构触达小微企业,聚焦金融服务小微的支付结算、融资增信、企业增值服务体系等环节,既能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互联网化、移动化支付结算需求,又可以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真正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首款小微企业专属银行卡产品
此次发布的银联小微企业卡全方位打造了涵盖小微企业主重点所需各类服务的产品体系。
一是量身定制支付服务。小微企业卡具有独立bin号、独立名称、独立标识,能够提供消费、转账、存取现、代收付、延期收付款等多种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小微企业各类支付结算需求。
二是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卡充分发挥银行银联数据优势,通过一起分析、一起追踪小微企业消费数据,服务小微企业综合授信、融资增信,为银行客户识别、风险管理、融资信贷等提供支撑。同时,联合商业银行推出各类有针对性的特色金融服务,如对于银联与银行甄选的优质小微客户,将配套银行定制的专属理财产品等其他权益服务等。
三是创新移动支付服务。首次实现小微企业支付结算服务与移动支付业务相结合,除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银联手机闪付等移动支付功能外,基于小微企业卡,可通过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享受公共事业缴费、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税、商户申请、II/III类账户服务等多元化综合服务。未来,小微企业卡还将持续拓展对公移动支付、对公预授权等创新支付功能,为小微企业主提供更便利安全的用卡体验。
四是汇聚集成增值服务。首次一站式集成了小微企业服务权益体系,依托小微企业卡,可以享受日常法律咨询、财务咨询、费率优惠、信用评估、定向捐助、配套软件等专项增值服务,真正做到“一卡在手、经营不愁”。
业内权威人士在发布会现场指出,此次银行业共同推出小微企业卡,是首款服务小微企业的专属银行卡产品,是深化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举措,填补了支付产业服务小微企业的空白。他还指出,小微企业卡的发布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将支付服务建设成了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通道。
小微活则就业旺、经济兴,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金融业各方联动,共同努力。
小微企业卡是中国银联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联合各商业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特点研发的专属创新卡产品。业内权威人士希望各商业银行、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要在小微企业卡现有功能和服务基础上,不断完善卡产品,增加卡功能,全面优化产品服务,真正把小微企业卡打造成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桥梁。
尽可能令小微企业卡覆盖全行业
小微企业卡不单纯是一张银行卡,更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小微企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希望以小微企业卡发布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联合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及金融行业各参与方共建服务体系,不断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推向深入,为服务小微企业蓬勃发展、促进创新创业和新动能培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8年上半年,银联在开展小微企业卡产品建设与完善的同时,面向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主要区域性银行推广小微企业卡产品,第一阶段推动13家商业银行明确发卡意向。截至目前,建行、农行、招行、广发、民生、浦发等6家银行已试点发卡或完成发卡准备工作,另有7家银行已在内部准备流程中,第二阶段,银联还将针对其他重点银行进行持续性推广,尽可能将小微企业卡的覆盖面扩展到全行业。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致辞中表示,银联将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携手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积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推出对公移动支付、信贷融资、结算分期、对公预授权等创新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丰富企业融资渠道,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不断把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推向深入。
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透露,经过前期与银行的沟通联动,银联将正式开展小微企业卡的推广,联合商业银行根据小微企业主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办卡便利,建立畅通的银行与小微企业的服务通道。与此同时,银联持续建设小微企业产品的步伐也不会停歇,将不断推进小微企业卡的软件服务等权益研发工作、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撑功能等,让小微企业卡成为中国小微企业主常用、爱用的银行卡产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