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国有大行纷纷积极表态,正如央行所说,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近一段时间以来,四大行先后出台支持民企融资的政策,中国银行发布支持民企20条,再到农业银行发布支持民企融资22条,直至建设银行发布支持民企融资26条……
图片来源:摄图网
11月15日,央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刘国强,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出席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金融部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负有重要责任。针对部分企业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部门要主动担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划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近一段时间以来,四大行先后出台支持民企融资的政策,从工商银行与百家民营骨干企业签署《总对总合作协议》,到中国银行发布支持民企20条,再到农业银行发布支持民企融资22条,直至建设银行发布支持民企融资26条等。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标杆,四大行率先表态行动,预计后续其它银行也会陆续跟进,信贷扩张有望逐渐回温。
尽管今年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再次凸现,这主要是受社会融资整体大幅萎缩的影响,但仅从贷款投放的角度看,今年新增贷款投放规模并不弱。
央行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认为,从近期货币信贷情况和主要金融数据分析看,当前货币信贷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多增额是2017年全年的2.3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体上进一步加大。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前10个月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和增速同比双双提高。
不过,会议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内外部形势复杂多变,部分前期扩张较快、经营激进的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因此,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针对部分企业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部门要主动担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划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贯彻落实好精准调控和信贷政策要求,大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深入领会政策意图,用好、用足这些正向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并保持其商业可持续性。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正如上述会议所说,“针对部分企业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部门要主动担当”、“提高政治站位”。近一段时间,作为国有四大行,就率先密集表态支持民企,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1、10月16日,工行与百家民营骨干企业签署《总对总合作协议》,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下一步,工行将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包括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坚持分类指导和差异化的政策、提供更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加强投资银行服务等,争取普惠金融贷款三年翻一番。
工行方面近日宣布,自10月16日后不到一月时间,已通过多种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近百亿的融资支持,其中净增贷款42亿元,增幅5.15%。
2、11月9日,中行发布“支持民营企业二十条”,从优化授信政策、提高服务质效、加强资源配置、健全尽职免责、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费用、完善服务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八大方面重新全面梳理民企贷款,对可能不利于服务民企的条款和制定进行修订或废止。
3、11月12日,农行制定出台《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加大信贷投入、完善政策制度、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进减费让利、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纾困、确保商业可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与正向激励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二条针对性措施,通过建立总、省、市三级行民营企业“白名单”、增配战略性信贷计划、单列小微企业信贷增长计划等多种方式,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投入。从明年起,实现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稳步提升,力争三年后,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符合监管要求。
4、11月15日,建行发布消息称,连续出台《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通知》和《中国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指导意见》,服务大局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强化信贷政策支持、优化绩效考核、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经营方式、加强科技驱动、推进全面主动风险管理、加强沟通与舆论引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26条举措和工作要求。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上述举措可以看出,四大行都主要从增加民企授信、健全尽职免责和绩效考核、减费让利等方面纾困民企融资。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但舆论也担忧,银行如果对民企融资“一拥而上”,可能会在将来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银行也需要严把风控关。
建行副行长章更生15日在银行保险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坦言,民企相对大型国企,资金实力弱一点,规范性程度差一点。“比如说,有些报表可能都不全,有些报表数字的真实性是问题。再者,有些民企的诚信度也要差一点。”
章更生透露,在这种情况下,民企贷款的资产质量跟其它企业,特别是跟央企肯定没法比。如果用过去的做法,“我老实说,防不胜防。因为小微企业太多,管不胜管,造成了我们最高超过8%的不良率,随着量的增大,更不得了”。
不过,章更生也提出,加大对民企的融资支持与控制风险并不完全冲突,建行对民企风控制定了一套新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通过更多地依赖金融科技,能够做到风险可控。
“我们运用大数据技术,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章更生表示,基于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整合小微企业和企业主信息,广泛连接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评估客户资信。在风控上,实行智能风险管控,将风险底线和风控标准嵌入系统,建立大数据选客控险、模型化系统排险、智能化预警避险等全流程风控机制。
中信证券研报称,社融作为先行指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将导致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承压。大环境虽然相同,但由于企业自身的性质不同,民营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特别是在表外融资被限制之后,其融资途径进一步收缩,考虑到这类企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期政策层出台了多项措施力图挽救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民营企业。而做为政策执行的载体,银行背负了更多的指标和压力,在考核中增加对特定类型企业融资的评估指标将直接影响其投资行为。
10月的托管数据也显示了近期地方政府债放量发行步伐放慢,叠加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银行对短融、超短融和企业债的持有有所增加,未来随着政策的正式执行市场的整体风险偏好将有所上升。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记者:许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