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陈星
图片来源:东方IC
11月9日,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报告》指出,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在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逆周期调节作用的同时,适当发挥其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报告》提出,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滴灌,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方面精准发力。加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为经营正常但暂遇困难的微观市场主体纾困,弥补市场失灵。
落实好前期出台的各项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政策措施。实施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研究设立股权融资支持工具,带动民营企业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改善。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对国有民营经济一视同仁的精神,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政策工具,扩大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推动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户数增加、投入增加、成本下降、风险可控”目标。继续切实落实政策要求,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银行债务存量,推动分类协商处置存量债务,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积极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优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做好化解过剩产能金融服务工作。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发展,探索金融支持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做好科技、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和关键领域金融服务。
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绿色金融、物流、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等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