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区块链ABS有点火。前有广发资管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自主研发ABS云平台,今有华泰证券资管发行的区块链ABS产品,该项目发行规模15亿元,而这不仅仅运用了区块链技术,还运用了智能合约,是业内首单以区块链智能合约管理的保理ABS。
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期,区块链ABS有点火。前有广发资管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自主研发ABS云平台,今有华泰证券资管发行的区块链ABS产品。
今日,火山君获悉,由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资管”)担任计划管理人的“京东金融-华泰资管2018年第6期供应链保理合同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该项目”) 成功设立,并将于上交所挂牌转让,该项目发行规模15亿元,而这不仅仅运用了区块链技术,还运用了智能合约,是业内首单以区块链智能合约管理的保理ABS。
《老友记》中有一集,瑞秋、莫妮卡和钱徳、乔伊打赌,如果男人们能猜中购物袋里装着什么,就给他们100美元。后来他们猜中了,但女人们却赖账了,不管男人们怎样去讨要,女人们就是不给。
当然,具有绅士风度的男人们不可能去抢女人们的钱包拿这100美元,只好作罢。但是如果有了智能合约,一旦男人们猜中,不管女人们怎么耍赖,智能合约代码将自动执行,并把这100美元(真实的情况是数字货币)打到男人们的账户。看来,智能合约成为了重要保障。
“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这句话是由多产的跨领域法律学者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来的。他认为,智能合约的工作理论迟迟没有实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缺乏能够支持可编程合约的数字系统和技术。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该问题,不仅可以支持可编程合约,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天然适合于智能合约。因此,也可以说,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之一。
今日,火山君从华泰证券资管处获悉,由华泰证券资管担任计划管理人的“京东金融-华泰资管2018年第6期供应链保理合同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该项目”) 成功设立,并将于上交所挂牌转让。该项目发行规模15亿元,由兴业银行担任托管机构,京东金融全资子公司邦汇保理担任原始权益人和资产服务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是业内首单以区块链智能合约管理的保理ABS,以保理合同债权作为底层基础资产。
“通过区块链技术,该项目不仅实现了基础资产层面的数据保真、防篡改,并且利用智能合约,将交易结构条款转化为可编程化的数字协议,实现专项计划的智能化管理”,华泰证券资管人士表示:“利用智能合约,联盟链实现了加速清偿和违约事件的实时判断,如果有底层资产的动态表现触发了加速清偿或违约事件等条件,合约条款将被自动强制执行,并将加速清偿或违约事件实时通知各方,使处置工作能及时和透明地展开。
“另一方面,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智能合约可以辅助计划管理人实现每日循环购买、自动对账,简化投后管理工作,缩减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前述人士继续补充道。
此外,他还举例:“例如,在循环期内,若底层资产余额连续30日未能达到特定阈值,此时,智能合约将自动执行,触发加速清偿事件,并提前进入项目摊还期。而且项目参与方——计划管理人、托管机构、资产服务机构——都将同步接收到加速清偿通知,并同步启动相应流程。”
其实,区块链应用于ABS还是一个新鲜产物。2017年被称为“区块链元年”,区块链与ABS相结合也成为了资产证券化领域的“新潮”。
根据火山君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已经有6单区块链ABS产品,除了上述提到的外,还包括佰仟汽车租赁ABS(私募)(4.24亿元)、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4亿元)、德邦证券浙商银行池融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储架200亿元)、京东金融-华泰资管19号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5亿元)、博时资本-第1车贷汽车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亿元)。从基础资产来看大多属于应收账款类的证券化,包括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汽车贷款、消费金融应收账款等。
虽然说,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起来的ABS产品并不多,但是区块链ABS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同样值得关注,就比如区块链技术自身存在瓶颈、区块链应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部分构成要素的法律基础仍存空白以及监管难度空前等。
“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智能合约,所谓智能合约就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定义承诺,一切交易都由代码强制执行。《合同法》确立了合同订立、修改、终止和争议处理等领域的基本原则,其中一些经典原则与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相冲突。智能合约的形式及其内容的效力,还没有得到法律和司法的正式认可,其作为数字编码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合同文本尚无法确知。另外,智能合约存在漏洞,事实证明智能合约体系可能被黑客攻击”,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温胜辉表示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