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从香港到成都:中国开放门户进化论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1-08 00:25

    这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发展证明,只有走出盆地局限、树立全球思维才能跟上时代、后发超越。将开放进行到底,成都,正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的重要节点。

    每经记者 余蕊均 刘艳美    每经编辑 毕陆名    

    ▲香港一码头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摄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在11月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宣告。

    翻开中国地图,成都和香港远隔千里,但在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当下,两地共处同一时代坐标,面临共同历史机遇,构建蓉港城市合伙人、发展共同体,已成为两地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

    11月7日,“川港澳合作周”首场活动,“共建川港物流新通道共享合作发展新机遇——四川构建陆海联运通道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推介会”在香港举行。这也是今年5月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第一次会议以来,川港两省区政府间首场高规格合作交流活动。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香港地处中国“南大门”,是中国对接世界的重要窗口,也造就了它如今的精致繁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成都也由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是成都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登上世界舞台,成都,准备好了。

    香港经验

    作为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正在上海举行的进博会,共有超过160家香港企业前来参展。在以“香港进”为主题的126平方米展区里,以国际经贸、物流及航运中心为重点,凸显出其重要的门户地位。

    香港,一个仅有1100平方公里的狭长半岛,拥有700万常住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但正是在这片“弹丸之地”上,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一跃成为与纽约、伦敦齐名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在昨日举行的推介会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列举了一组数据: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去年共处理500万公吨货物和邮件,全球一半以上人口都居于香港5小时飞行范围内;

    香港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去年吞吐量约为2000万标准箱;

    在“一带一路”沿线122个国家中,香港与79个有海运货物来往,并与45个国家签订民航运输协定或国际航班过境协定……

    毫无疑问,香港的经济崛起,离不开其背靠内地腹地的地理优势,更与改革开放进程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之初,香港便担负着“引进来”的角色。依赖内地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香港将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内地,也将资金、技术及现代管理经验引入内地。

    腾出手来的香港,也实现从制造业为主到服务业为主的华丽转身。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服务业占GDP比重达90%以上,金融服务业更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首。

    与此同时,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优势下的国际化通道功能,以及成熟资本市场的稳健防火墙特征,承担起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使命。

    1993年7月15日,香港联合交易所迎来内地首家赴港上市企业——青岛啤酒。从此,内地企业通过对接香港,陆续驰骋于海外资本市场。截至2017年底,在香港上市内地企业达1051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约2.9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66%。

    本次推介会上,一批川港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开发物流市场。“香港的经验一定要借助,四川的优势一定要看重。”签约企业之一、冠宇运通(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储康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今天看到历史的交汇,还有未来的机会,真的很感动。”

    区位优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而今,开放已成为一首大“合唱”,从“东方之珠”香港到“天府之国”成都,虽远隔千里,但把握全面开放新格局带来的时代机遇,一以贯之,没有距离。

    事实上,香港和成都早已越走越近。

    香港是成都第四大贸易伙伴,在蓉港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到位港资累计达510.1亿美元,IFS国际金融中心、远洋太古里等港资项目,已成为成都的城市标识。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已然铺开。香港和成都,一方要借船南下,一方要借路西行,在国家战略布局上相互呼应,为两地深化物流合作注入了全新动力。

    林郑月娥特别谈到,要打造物流枢纽,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而作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是成渝城市群双核之一,国家向西开放开发的战略前沿。共建川港物流新通道,可以说“有需要、有可能、有愿景”。

    在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成都也被赋予“主干”责任,代表四川参与全球合作竞争。这是成都发展的现实需要。

    推介会现场,成都的地理区位优势,被反复提及。

    今天,从成都出发的111条国际(地区)航线,覆盖全球主要中心城市,2020年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后,将形成年吞吐量1.5亿人次的“一市两场”国际航空枢纽;从成都出发的“蓉欧+”国际班列覆盖22个海外城市、14个国内城市。以成都为枢纽的国际通道,串联起西部12省(区市)广袤腹地和泛欧泛亚广阔市场。

    储康宁谈到,成都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战略枢纽,随着青白江国际铁路港贯通欧亚,从陆运、铁运、海运到空运,成都已构建起3D立体运输通道,未来辐射能力无法想象。

    世界城市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产业地产部高级董事苏智渊表示,如今,海洋运输贸易正在向内陆运输贸易转移,随着“蓉欧+”国际班列开通,会带动贸易量激增,这是成都和四川最大的机会。

    立足当下,成都正着力建强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这与香港的城市功能定位正好不谋而合。

    四川省政协常委、香港东源大地有限公司总裁王嘉恩,是最早一批北上的港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把眼光瞄准包括四川在内的内地市场。王嘉恩回忆,由于西部开放程度和交通等因素,当时投资多为探路性质,投资规模也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差距。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的提出,位于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四川,已越来越成为港商投资首选。

    如今,成都正加快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大走廊和西部陆海联运新通道,加快构建多式联运新体系,构建以“物流枢纽、国际通道、立体口岸”为核心要素贯通欧亚、连接全球的国际联运体系。

    香港物流商会主席钟鸿兴向记者透露,过去一年,他曾多次前往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私下”考察,对成都的发展印象深刻。“基建都有了,而且四川有很多资源,相信未来两地物流合作会更多。”钟鸿兴说。

    不过,在苏智渊看来,在硬件建设基础上,提高物流枢纽便利性,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激发贸易活力,更为重要。“香港的成就得益于它旺盛的贸易活力。贸易起来了,自然也就把物流带动起来了。”苏智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成都想要成为枢纽城市,提升贸易活力只是第一步。“贸易会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当这些资源‘流’聚集起来,枢纽才会真正形成。”

    这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发展证明,只有走出盆地局限、树立全球思维才能跟上时代、后发超越。将开放进行到底,成都,正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的重要节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 这辆车不但听得懂人话还看得懂人做手势

    下一篇

    深圳调整城中村改造模式 拆迁暴富梦碎?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