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金庸离去,清泪两行:在海宁,在香港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31 23:32

    播放武侠曲,重读经典书,瞻仰金庸馆...对于喜爱金庸的人们来说,或许只是追忆的开始。

    每经实习记者 王帆 刘晨光 每经记者 沈溦    每经实习编辑 徐斐    

    从海宁到香港,于金庸先生来说,是一生的距离。

    先生已去,万分悲痛,此刻,唯有记录下人们对他的追忆。

    不过,播放武侠曲,重读经典书,瞻仰金庸馆...对于喜爱金庸的我们来说,或许只是追忆的开始。

      浙江海宁·袁花镇的金庸故里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沈溦 摄

    10月31日上午9点多,浙江海宁的金庸旧居门外已停满了车辆。缅怀的人群中,有来自毛里求斯的博士留学生,有乡邻,也有从外地专程赶来的文学爱好者……

    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从1955年到1972年,金庸先生留下了15部经典武侠小说,而这些作品也以不同的形式,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遍及各个年龄阶段,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变化的是年龄代际,不变的是生命情怀。

    在香港沙田的金庸馆门前,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他们在印有十几部老先生作品的巨大屏幕前合影留念。岁月沉浮,对他们来说,远去的是青春,但生命中,金庸作品的鲜活形象,总是令人印象深刻,想来也成为了他们这一代人心中永恒的印记。

      香港地区·金庸馆内展示的作品

      图片来源:实习记者 王帆 摄

    “你看,今天的香港报纸,几乎每一份头版头条都是金庸!”头发花白的司机何师傅从座位夹缝掏出刚买的一份报纸,虽然不是金庸书迷,但谈起金庸仍接连竖起大拇指:“他在香港很了不起的,是香港基本法的起草者之(金庸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还写小说,办报纸,人人欣赏他。”记者翻阅手中的报纸,香港报人用连续四个版面,用金庸先生最熟悉的油墨字,表达对他的缅怀。

      香港地区·前来金庸馆缅怀的人士

      图片来源:实习记者 王帆 摄

    今年六十多岁的谭先生,至今已读了几十遍《笑傲江湖》。在金庸馆展示的《笑傲江湖》手稿前,他久久驻足。谭先生说:“《笑傲江湖》我隔几年就一定会看一遍,它开篇用了西方戏剧技巧和电影铺排手法,巧妙地运用倒叙,之后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看金庸的书就像在看电影,镜头随时穿插,这在当时的文学创作里面可谓是最高的境界。”

    “我最喜欢金庸笔下的令狐冲,他的亦正亦邪、他的不完美才构成这样一个鲜活立体的大侠。这样夹杂着人性多面性的形象,才是金庸小说获得读者认同的原因。”在香港从事教育工作,已近而立之年的王先生向记者介绍着自己最喜欢的金庸小说形象。

      香港地区·金庸馆一角

      图片来源:实习记者 王帆 摄

    在金庸馆,穿着白T恤的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小陈,在得知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后,便趁着休假来到香港文化博物馆。“男孩子嘛,总喜欢看打打斗斗的东西,金庸小说里的武功情节,起承转合,特别吸引我。”他告诉记者,金庸的文字,对他来说是一个值得细细挖掘和品味的宝藏。

      香港地区·金庸馆内的留言

      图片来源:实习记者 王帆 摄

    离开金庸馆时,门口的留言板上整齐地别着一张张白色的小纸片。“金庸先生,感谢您带给我的武侠梦”“查大侠,永远怀念您”......


      香港地区·小女孩在母亲的指导下写留言纸片

      图片来源:实习记者 刘晨光 摄

    “你好,金庸先生,一路走好。”看得出,这是一位孩子的字迹,稚嫩的文字不失尊重,就在这张纪念板前,一位母亲带着孩子,画上了一个“大侠”的形象......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安联财险中国正式更名为“京东安联财险” 京东持股30%成二股东

    下一篇

    科技股领衔10月收官!道指涨超350点 爱奇艺跌12%B站涨10%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