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消费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债务持续累积、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家庭流动性大幅收紧。同时,叠加投资增速下滑的风险,国内经济环境面临持续放缓的压力。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祝裕
10月29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沪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趋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步伐需加快》为主题,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并为第四季度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给出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建议。
报告指出,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5%,略低于市场预期,与课题组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年中报告——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中基于消费下滑的“保守悲观”情境2,所预测的情景和增速相吻合。导致消费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债务持续累积、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家庭流动性大幅收紧。同时,叠加投资增速下滑的风险,国内经济环境面临持续放缓的压力。从外部环境看,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贸易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继续呈拖累之势。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有七个方面:第一、名义消费回温上涨,实际消费继续下滑,投资增速下滑,贸易顺差有所下降,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善;二、价格总体平稳,CPI稳中有升,核心CPI和PPI稳中有降;三、货币供应与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双双下滑;第四、企业贷款需求疲软,融资缺口略有收窄;第五、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所回稳,但贬值压力仍不可忽视;第六、财政收入增速平稳,支出明显下降,结构有所改善;第七、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楼市量价承压趋稳。
报告认为,当前,名义消费回温上涨,实际消费继续下滑。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同比增速有所回暖,在7、8、9月分别达到8.8%、9.0%和9.2%;然而实际同比增速持续下滑,第三季度平均实际同比增速降至6.5%,比第二季度低了0.7个百分点。此外,基建投资大幅下滑拉低投资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持续下滑,实际增速也将为负值。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称,当前,工业企业库存水平较高,或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以及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贸易顺差继续下降。劳动力市场方面的表现是,当前就业平稳,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略有回升。
从货币供应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M1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和8.3%,均处于历史低位。从融资需求来看,前三季度社会融资总量为15.4万亿元,同比少增2.3万亿元,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企业贷款需求疲软,融资缺口略有收窄。
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人民币遭遇了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的第二次贬值。人民币在此前经历了一年多升值后开始走弱,中间价从4月初的6.28贬至目前6.9的水平,为连续六个月下降,创下汇率并轨以来最长连续跌势。对此,报告称,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所回稳,但贬值压力仍不可忽视,特别是跨境资本在第三季度出现净流出压力,反映出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市场的避险情绪持续强烈。
房地产市场方面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整体上延续了下滑态势,但期间也出现过暂时回升。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2.9%,明显低于2017年同期的10.3%,而销售额累计增速也从2017年同期的14.6%回落到13.3%。其中,5-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了三个月的连续反弹,同比增速分别从4月的1.3%和9%回升至7月的4.2%和14.4%,随后趋稳回落至9月的2.9%和13.3%。对此,报告认为,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楼市量价承压趋稳。
报告研究课题组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和人民币汇率下跌风险;家庭债务结构分化加剧,增速放缓;内需不足,实际消费和投资增速持续下滑。课题组认为,展望第四季度及未来一个时期,世界和中国经济面临机遇挑战并存的局面,中美贸易摩擦及其他领域的关系如何发展仍有不确定性,同时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内在风险因素也不少。
中国经济要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六稳”工作目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更加充分、平衡的良性发展,需要处理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与中长期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