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背景之一,便是霸主滴滴进入整改期,脚步放慢,留出了一定的市场空间。更有入局者直言,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渗透率不足20%,能够容纳10家大型网约车平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卓 实习记者 刘洋 实习编辑 王丽娜
这个十月,网约车市场颇不平静。
汽车巨头戴姆勒与吉利联手入场、哈啰跨界搅局、斑马3亿融资敲定……继“烧钱大战”,高德、美团突袭网约车之后,网约车江湖已许久未有如此密集的动作。
在全球股市低迷、一级市场寒冬来临、霸主滴滴遭遇危机的关口,这些新老玩家动作频频究竟心怀何种野望?又为何集中在这一时段?
“网约车平台的战略规划还是依照各自平台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推进,凑在一起或属巧合。”尽管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巧合”背后暗含着一些必然性。
其背景之一,便是霸主滴滴进入整改期,脚步放慢,留出了一定的市场空间。更有入局者直言,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渗透率不足20%,能够容纳10家大型网约车平台。此外,即便“一超多强”的局面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扭转,但网约车江湖老二的争夺,仍充满变数。
“巨头”入场,新老玩家动作频频
网约车市场似乎诱惑无限,“一超多强”之外,又添“巨头”玩家。
10月24日,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10月9日,就有消息指出戴姆勒正与吉利合作,在中国市场提供网约车服务。如今,靴子终于落地。
据了解,该合资公司总部将设在杭州,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双方表示,将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在内的高端车型,未来也将使用吉利旗下高端纯电动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网约车市场,吉利方面早有动作。2015年,吉利推出“曹操专车”。目前,“曹操专车”已在中国28个城市投放2.9万台纯电动汽车,拥有超过1700万注册用户。今年1月,“曹操专车”获10亿元A轮融资,目前估值已达100亿人民币。
不仅是戴姆勒、吉利这般巨头入场,这个10月,网约车舞台同样迎来哈啰出行这一搅局者。就在戴姆勒、吉利“官宣”不到一个星期前,号称已在共享单车做到No.1的哈啰出行,正式上线网约车。10月19日,哈啰出行宣布正式接入嘀嗒出行,在北京、杭州等全国81个城市同步上线嘀嗒出租车业务。
哈啰出行宣布接入嘀嗒出行的同一天,成立于2015年的斑马快跑,亦宣布获得北京千家圆投资基金3亿元融资,并更名为斑马网约车。据了解,截至10月18日,斑马快跑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125张牌照,处于行业领先。
各存心思,扎堆仅是巧合?
一月之内,网约车江湖动作频频,除了可能的巧合之外,其背后有何深层逻辑?
易观汽车与交通出行分析师孙乃悦表示,一方面网约车市场确实存在供给缺口,另一方面今年政府加强关于网约车合规化管理。此外,今年年初美团打车的迅猛姿态,也让各大平台看到滴滴自身竞争壁垒仍需加强。
就合规经营而言,网约车新政颁布后,网约车需人、车、平台三证合一,即同时具备平台经营许可证、网约车运输证、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证。尤其是滴滴两起顺风车恶性事件之后,政府强监管风暴来临。
因此,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牌照接近核心资产。斑马网约车CEO李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表示,今年政策收紧给了斑马更多的遐想空间。新政出台,要求三证齐全,业内的各大巨头归于同一起跑线。
同在“起跑线”上的哈啰出行,更多是出于补齐阿里出行版图和升级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考虑。而哈啰携手嘀嗒,则意在借力后者的出租车资源。2017年10月20日,嘀嗒出行便上线出租车业务,截至今年10月19日,嘀嗒出行已在全国81个城市开通网约出租车业务。
而对于吉利,孙乃悦解释称,实际上,传统车企自身有很强升级转型做移动出行的决心,这是吉利方的深层原因。毕竟,在网约车市场,车源的重要性不可小视,甚至有人称,得车源者得天下,而这亦是神州专车的核心优势之一。
不过,归根结底,网约车市场仍存空间。
李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及,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渗透率不足20%,还存在很大空间。他还表示,网约车市场巨大,完全能够容纳10家大型网约车平台。
因此,虽然网约车格局由于资本、人力、运营管理经验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仍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网约车江湖中,围绕第二名的争夺恐异常激烈。如北京千家圆投资基金董事长杨岳也表示,斑马的目标是全国第二,而在活跃用户量上,嘀嗒出行也一直宣称自己是No.2。
“即便在市场十分成熟的条件下,市场的格局也会产生变化,更不要说是新兴市场。因此市场格局,究竟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谁都难下定论,这同时也给众多玩家带来了机会。”陈礼腾向记者表示,网约车市场潜力巨大,具备发展前景,平台之间的竞争也会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