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马蜂窝被捅后,黑产仍活跃,点评造假会消失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23 20:54

    马蜂窝创始人兼CEO陈罡23日最新回应称,在餐饮等点评数据方面确实存在部分问题,但远没有外界表述的那么夸大。马蜂窝也已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但其表示对相关表述中的大量“抹黑”行为,将交由法律判定。

    马蜂窝一处办公地址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刘洋/摄

    每经记者 李卓 实习记者 刘洋 赵雯琪 实习编辑 王丽娜

    “马蜂窝数据造假”风波持续发酵。

    10月22日23时21分左右,自媒体“小声比比”发布针对马蜂窝“造假门”的第三篇文章——《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对22日早间马蜂窝所发布的官方声明中,关于点评数量、点评占比、“甩锅”商家等观点提出质疑。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联系上马蜂窝方面,截至发稿,马蜂窝方面未有最新回应。不过有媒体报道,马蜂窝创始人兼CEO陈罡23日最新回应称,在餐饮等点评数据方面确实存在部分问题,但远没有外界表述的那么夸大。马蜂窝也已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但其表示对相关表述中的大量“抹黑”行为,将交由法律判定。

    另一方面,“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爆发后,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OTA(在线旅行社)甚至电商平台刷单、造假等现象,重回大众视野。在22日的声明中,马蜂窝便表示,平均每周处理逾2万条违规广告。

    在“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的风口浪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淘宝随机搜索,找到多家提供马蜂窝点评、游记造假服务在内的商家。业内人士表示,爬虫抓取、抄袭和造假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甚至成为很多平台和商家屡试不爽的“捷径”,相较之下,造假的经济成本、法律成本则较低。

    究竟,点评造假为何屡禁不止?在马蜂窝被捅之后,其是否又会消失?

    马蜂窝持续被捅

    “开战今晚第三篇。”10月22日晚6点49分,马蜂窝“数据造假”爆料人“梓泉”发布朋友圈,并贴上一封诉讼服务告知书的照片。

    根据告知书,马蜂窝起诉深圳乎睿数据、丁子荃(即“梓泉”)名誉侵权案获立案,经审核已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接受材料,目前案件已依规进入人民法院多元调解案件系统。

    就在“梓泉”宣称“开战”的7个小时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到访了马蜂窝位于北京的总部所在地。

    正值午餐时分,整体色调呈黄色的马蜂窝大楼,进进出出,大多为一张张青春面孔,一些员工谈笑风生,似乎一点也没有被近日的造假风波所困扰。面对自媒体账号“小声比比”的两篇质疑文章,马蜂窝相关负责人仅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正在走法律程序”。

    在此之前,《每日经济新闻》已联系上“梓泉”本人,并尝试通过邮箱联系乎睿数据团队。

    22日晚间23点21分左右,“小声比比”发布针对马蜂窝“造假门”第三篇文章。在该文中,“梓泉”针对22日早间马蜂窝的官方声明提出质疑。

    为外界所关注的是,马蜂窝在发布的官方声明中表示:“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马蜂窝进而认为,自媒体所述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的数据都严重不符,同时,马蜂窝也指出,之所以会有造假现象,应归结为“不法商家的违规行为”。

    对于上述马蜂窝声明中说法,“梓泉”则认为是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梓泉”在第三篇文章中具体指出,按照马蜂窝的官方宣传,其旗下有2100万真实点评。倘若这2100万条“真实点评”占的是“条数”的2.91%,则马蜂窝的游记、攻略有7亿条(即剩下的97.09%);而倘若2.91%占的是“数据大小”,这一比较亦无意义。因为,一篇游记的数据量可能就是一篇点评的几万倍。若果真如此,即便数据量是2.91%,亦十分重要。“梓泉”据此认为,马蜂窝点评内容仅为2.91%的说法为“偷换概念”;点评内容占比“微乎其微”的表述为“避重就轻”,并质疑将其将违规行为归咎商家为“顺手甩锅”。

    不仅如此,“梓泉”文章还表示“有更多证据,已经做好了公正和司法鉴定,将在接下来逐步放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该文的相关质疑,向马蜂窝方面求证,不过截至记者发稿,马蜂窝方面尚无回应。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23日最新回应称,针对这几天网上出现的“马蜂窝点评数据相关问题”,马蜂窝已认真进行自查,核实结果显示,马蜂窝在餐饮等点评数据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但远没有外界所表述的那么夸大。马蜂窝一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堵住漏洞。但对相关表述中涉及大量明显“抹黑”行为,将交由法律判定。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的持续发酵,乎睿数据团队开始逐步对外发声。10月23日凌晨4点34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到乎睿数据团队的书面邮件。在邮件中,乎睿数据提供两个附件——乎睿数据官方声明与完整报告PDF版。

    在官方声明中,乎睿数据对事件的起源、发展作出解释,称“曝光马蜂窝数据造假,纯属顺手为之,没有针对任何个人或企业”。

    点评造假黑产仍活跃

    “没事,删了及时补发。”10月23日下午,一位淘宝卖家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最新回复。

    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爆发后,包括OTA、UGC平台甚至电商平台的数据造假现象,重回媒体聚光灯下,各界议论纷纭。马蜂窝在声明中称,平均每周处理26000条违规广告,查封15000个违规账号。

    记者随机在淘宝平台搜索、查找,便找到多家提供“数据服务”的商家。


    商家A出示的报价单

    几轮对话后,一位淘宝商家(A商家)给记者发来上述报价单,称“这个是其他客户做的,全套”。

    根据报价单,商家A可在马蜂窝上提供五方面的数据服务(或称“推广”)——“游记”(文本创作)、“游记发布”(发布在平台上)、“游记推广”(进行排名推广)、“游记提及”以及“商户店铺”(即点评)。一套共18520元,优惠价格为14800元。

    与此同时,另一位淘宝商家(B商家)告诉记者,其所提供的游记为“精品伪原创”(“不是原创”),每千字收费120元,此外,“排名维护”每月每篇1200元,“游记提及”每篇60元,点评每条6元,总价为上份报价单的70%。该商家对记者称,“干马蜂窝6年了”,随后向记者发来十余个软文网页链接。

    “咱们这个(虚假数据)会不会被马蜂窝那边发现,然后删除呢?”记者问道。“淘宝上我们应该是最强了亲,删了维护期间及时补发。”B商家回答称,5元账号和“给你写的点评的质量”根本没法看。

    值得一提的是,B商家还对记者说,“这价格谁给报的,谁干这个我都熟。”

    在获悉B商家的报价远低于自己后,A商家向记者列出三点:“我们发布的游记排名比任何一家排名都好”“点评商家的账号和点评的质量我们比任何一家都好”“我们是唯一一家马蜂窝做得效果最好的推广商家。”5元账号和“给你写的点评的质量”根本没法看,A商家强调。

    “那你们这个不会被平台检测,然后会被删帖吗?”记者抛出相同的问题给A商家。

    “几率小,如果你没有把信息暴露出去,基本不会,除非你在我这咨询了,在其他家也问了,为了报复你,投诉你,网上很多啊。”商家A表示,“我之前合作了一家30万的单子,他咨询了两家,结果订的我们家,那个人就使坏啊,然后我知道那个是他做的,我找他跟他谈。”

    商家A还打了生动的比方,“就像你买衣服,行家都摆在那了,10块钱的衣服和5块钱的衣服款式一样,布料做工都是不一样的。”

    在此基础上,他声称,“我的微信有3000个人,基本都是我的客户”,“有的人选错了,估计再也不敢推广了,有些人选对了,就推广了6年,这就是我客户这么多的原因”。在一番“苦口婆心”的同时,A商家给记者更新一个价格更低的价目表。

    当然,数据造假黑产不止盘踞在马蜂窝,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发现,相较于马蜂窝“推广业务”,实际上,在淘宝上从事UGC平台的买粉、买点击等业务更加“繁荣”,而电商平台刷单等痼疾更是屡见不鲜。

    平台抄袭、点评造假屡禁不止?

    法律专家:行为隐蔽、违法成本低

    虚假点评、刷单等乱象,为何在互联网电商平台、旅游OTA平台甚至UGC平台屡禁不止?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评论抄袭、数据造假属于普遍行为,不仅是旅游网站,其他的点评类网站,包括电商平台都一直存在虚假点评、水军等现象。其中既有平台所为,也有商家所为,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商家所为。

    与抄袭、造假的普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此类现象的惩罚案例少之又少。据赵占领透露,目前判刑的只有今年上半年上海有一例,其他少部分有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罚款。这或许也是在各大互联网平台虚假评论、水军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平台并非评论抄袭、数据造假的“法外之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也指出,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但是为什么对平台点评、数据造假等行为的惩戒案例少之又少,且这类现象一直难以得到根治?

    赵占领表示,一方面,评论、访问量等数据造假行为都比较隐蔽,不容易举报,且直接证据难以获取;另一方面,即便获得了证据,多数是通过行政处罚进行罚款,违法成本比较低。同时,在互联网交易的信用体系中,消费者的评价、商家的访问量等数据关系到商家的利益,很多用户都是根据其他用户的评价进行消费决策,这也诱使很多商家进行数据造假和评论造假。

    “平台上的用户点评、访问量、UGC内容等对平台具有商业价值,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建立起来的,甚至可以说是网站的核心竞争力。”赵占领说。

    因此,即便马蜂窝在声明中表示,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更是微乎其微,业内人士认为,其对网站仍然具有商业价值,所以涉及到这方面的抄袭、造假,就算所占比例较低,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侵犯了其他网络平台的合法权益。

    另外,相比于电商平台,赵占领表示,在线旅游平台还有自己的特点,即抄袭、造假除了简短的点评外,还包括篇幅较长的游记和攻略,这就涉及到版权的侵权问题。

    但是,对于这种信息到底权利属性是怎样的,权利应该归属于哪一方,赵占领坦言,在这方面实际上是需要现有的法律做些修改,或者说通过新的立法进行解决。

    有意思的是,四年前,马蜂窝CEO陈罡还“炮轰”过去哪儿网,称其以每条500元的价格购买好评,在马蜂窝游记中植入虚假广告。不仅如此,马蜂窝还就曾百度盗取用户游记与之对质,并坚持维权。而如今,这个曾经以维权姿态示人的马蜂窝,却陷入数据造假的舆论漩涡,令人反思。

    “你在我这做了,慢慢的就会懂了。”在业务洽谈的尾声,商家A对记者抛下这句话。这句看似“苦口婆心”的话,又何时能成为昨日篇章?

    《每日经济新闻》将持续关注“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市值蒸发超千亿!白酒股醉倒,券商股高开低走……市场6大信号如何解读?后市机构这样看

    下一篇

    猛狮科技:预计2018年度亏损10亿元至14亿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