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刘举:提升运营服务效率让城市轨道交通带来更好出行体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14 23:38

    每经记者 张虹蕾    

    会议期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举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简称NBD)的独家专访。

    在刘举看来,眼下,城市轨道交通步入高质量发展“黄金期”。但他也提到,城市轨道交通亟须在运营等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提升效率,通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出行者带来更好体验。

    谈产业现状:城市轨道交通步入高质量发展“黄金期”

    NBD:在您看来目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如何?

    刘举: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丰硕成果,城市轨道交通步入高质量发展“黄金期”。眼下,我国开通轨道交通城市有35个,总里程达到5027.36公里。覆盖城市包括大中小及一二三线城市。

    另一方面,目前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城市开发建设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合程度需要进一步加深;二是公共交通投入巨大,边际收益持续递减。

    NBD:您认为成都发展轨道交通的优势何在?

    刘举:一是西南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源源不断培养大量人才;二是新都轨道交通航空产业新城形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全产业链布局;三是软实力方面影响力凸显,此次大会现场签署关于标准认证项目,有利于确立行业标准;四是产业高端定位,中车等领先企业均在成都选址,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机遇。

    为推动产业升级,建议成都市新都区基于自身区位优势,放眼全国,与行业协会、其他区域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促进各个区域产业融合共通,打造完善产业格局。

    谈资本创新:社会资本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NBD:您提到“轨道+物业”具有较好的前景,其优势何在?

    刘举:该模式一方面促使地铁站点周边成为产城融合最佳形式,提升商业、广告增值价值;另一方面上盖物业建成后,还可获得转让时可能的溢价收益及未来运营收益,是城市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探索的新模式。

    NBD:在创新时代下,有大量的资本涌入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城市轨道建设,您如何看待?

    刘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此前主要以政府资金主导。随着产业升级,引入社会资本,有利于发挥社会资本的灵活性,挖掘项目潜在收益,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运营能力,实现城市发展、轨道交通使用者多方面共赢。

    谈未来机遇:优化运营服务提升出行体验

    NBD:据了解,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建设中国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这一平台是否接入轨道交通服务?

    刘举:为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阶段和速度,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建设中国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通过加强各类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分析及服务,进一步提高行业决策能力与公众服务水平。下一步协会也计划将城市轨道交通纳入该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轨道交通和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NBD: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哪些轨道交通新机遇?

    刘举:随着产业和消费升级,通过更少换乘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十分重要,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将会为轨道交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此外,通过“轨道+物业”等模式创新,以及技术创新、金融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维度创新方式也将助力轨道高质量发展。未来新能源、车联网、智能驾驶等技术的变革和网约车、共享出行、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模式变革,也将给轨道交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要拥抱,不要墙” 美墨部分边境短暂开放

    下一篇

    易纲:货币政策工具还有相当的空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