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饿了么和口碑合并除了是想要打赢本地生活这场仗外,也想将本地生活和新零售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星平 实习编辑 王丽娜
10月12日,阿里集团CEO张勇发布内部信,宣布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张勇表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团完成对大消费领域布局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继新零售后,本地生活服务已成为阿里生态战略的最新高地。
事实上,对于口碑和饿了么的合并,业界认为也就差这么一纸公告了。如今合并成定局,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也明确了未来目标——重新定义城市生活。
这一理念,显然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指餐饮市场,而是吃喝玩乐全覆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目标显然与饿了么的老对手美团一致。也正因如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会让阿里和美团之间的“战争”再度升级。
但阿里巴巴方面对记者表示,将饿了么和口碑合并除了是想要打赢本地生活这场仗外,也想将本地生活和新零售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饿了么和口碑合并
对于此次合并,之前阿里便已经放出信号。
8月23日,阿里公布2019财年的Q1财报透露:设立了一家由张勇担任CEO的控股公司,并同时持有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进行独立融资。其中,阿里还承认了该公司拥有来自自身和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超过3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新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将由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王磊(花名昆阳)担任,向阿里集团CEO张勇汇报,并兼任饿了么CEO;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范驰(花名程咬金)将继续带领口碑业务,向王磊汇报。同时,阿里表示还将扩大人员规模。
如此看来,人力、财力皆已到位,接下来就要看饿了么和口碑如何完成阿里巴巴交给它们的任务了:打赢本地生活这场仗。
张勇在员工信中写道,在社会商业走向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制造全面结合的数字经济时代的今天,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目标也绝不仅仅是做大餐饮市场,它将承担更大的使命——重新定义城市生活。
“重新定义城市生活”,首先,城市生活自然是吃喝玩乐全覆盖,这意味着饿了么和口碑要从专注餐饮市场扩展到本地生活服务的全品类,包括商场、美容美发、KTV、休闲娱乐等各种本地生活服务业态。
而此前,饿了么和口碑都是以餐饮场景为核心业务,饿了么主攻“到家”服务、口碑主攻“到店”消费。记者了解到,饿了么和口碑将进一步从“到家”和“到店”两个场景合力并进,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务资源和即时配送能力,加上口碑的商家服务体系,将作为一个整体,推动以餐饮为主体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全面数字化、互联网化升级。
同时,阿里方面向记者介绍,口碑和饿了么一起在676个城市服务商家达到350万。在饿了么的平台上,有66.7万的月度活跃骑手为消费者服务,平均每个用户每年下单近20次;在口碑的平台上,1.67亿月度活跃用户充分享受着完善的到店服务。
成阿里“履带”新军
一直以来,饿了么与美团之间的“战火”从未停息。如今美团上市,阿里将饿了么与口碑合并,不可避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合并饿了么和口碑是将其和美团之间的“战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不知是巧合,还是受阿里组建合资公司的影响,今天在港股整体趋势向上的背景下,美团点评股价并没有同腾讯等其他互联网巨头一样股价翻红,收盘后股价为59.30港元,跌4.35%,总市值为3256.75亿港元。
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在做重大战略决策时,绝不会只是为了与竞争对手“干架”,最终还是要回到公司发展层面。
事实上,在阿里的生态战略中,有一个“履带式前进”的规划,即旗下业务轮流领跑,带领其他业务共同前进。从B2B业务起步,到淘宝天猫的电商业务,再由当下已成1500亿美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领跑,然后是阿里云接棒,菜鸟再跟上。
现在,以饿了么和口碑为代表的本地生活事业群,在阿里生态这条“履带”中脱颖而出,成为阿里新的“突击板块”,这会让整个阿里生态有什么新变化?
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下阿里以淘宝天猫为基座的新零售,正在帮助品牌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运营阵地,而饿了么和口碑则在线下吃喝玩乐领域帮助商家实现数字化。未来,商家可以把自己在线上和线下的流量、营销、数据打通,优化配置资源。“本地生活”和“新零售”的结合,会让线上和线下商业的边界、天花板被打破,从而迎来新的增长动力。
对于新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上游面向的是从一线到六线城市“衣食住行”领域超过千万量级的商家市场,下游面对的则是追求更佳用户体验的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按照阿里的预计,如果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发展顺利,将覆盖8亿中国城镇居民。
值得一提的是,宣布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也正好是在今年“双11”前一个月。记者从阿里方面了解到,在即将开始的第十个天猫双11,本地生活服务将作为一支新军首次参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