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大学而盛。四川大学已与成都市签订市校合作协议,将在共建前沿医学研究中心、共建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共建开放型人文·自然博物馆三个方面深度合作。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官方网站
“我们邀请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校友代表,尤其是企业家校友回到成都来创新创业,共谋成都新经济发展。”9月29日,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在校友返校日活动上说。今日,四川大学迎来建校122周年,成都市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蓉”归故里·四川大学校友返校日活动也正式开启。
活动现场,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发言时说,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希望与四川大学一起,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希望广大四川大学校友回蓉兴业共同发展。
范锐平还表示,真诚期待川大把发展战略与成都长远愿景紧密结合,为成都培育、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开放更多的科教、人文资源,贡献更多的睿智良策。真诚期盼各位川大校友始终视成都为故乡,常回家走走看看,既把成都当成心中的牵挂之处,更把成都作为投资兴业之地。
大学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大学而盛。
“川大与成都,都具有独特的人文背景,相互浸润、相互滋润,共生共荣,形成我们共同的文化品质和文化气韵。”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这样评价成都与四川大学之间的联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四川大学校友赵昌文在现场发表演讲时谈到,中心城市和一流大学具有同一性,创新是大学和城市的共同精神,也是两者良性互动的本质、基础和纽带。创新来源于专业化,来源于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纵观世界著名大学,它们都为所在地城市建设提供智力资源,积累知识资本,激发城市现代化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助推城市繁荣发展。例如美国芝加哥大学之于芝加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之于蒙特利尔等,都是大学与城市共生的典范。
当然,城市也孕育并推动着大学发展。现代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往往在区域中发挥着中心作用。而这些中心则是大学存在的基础,为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与平台。“比如,首都北京推动了北大、清华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上海推动了复旦、交大等知名大学的进步。”赵昌文说。
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官方网站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的逻辑,就是工业化的逻辑。在过去三次工业革命中,每一次都带来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升。而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进程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与城市需要建立新的务实合作关系。
如今,川大每年都有5000余名毕业生会留在四川、留在成都,源源不断地为四川和成都的经济发展输送着人力资源。同时,成都与四川大学有合作交流关系的产业园区共39家,占成都园区总数约60%,其中8个园区部分重大项目由川大牵头。此外,四川大学已与成都11个区(市)县相关产业功能区签署项目协议16个。
三个月前,川大与成都市正式签订市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前沿医学研究中心、共建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共建开放型人文·自然博物馆三个方面深度合作。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四川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自此紧密联系在一起。
就在今天活动现场,四川大学三个聚焦“医学+”和“信息+”领域的特色中心揭牌。一是继复旦大学之后,全国第二个前沿科学中心“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二是与联想集团合作建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此外,川大还将与网易合作建立“未来网络技术研究中心”。
“下一步,川大和网易将在下一代互联网基础上加强区块链社交应用和图像图形压缩解码研发,尤其是与川大基础非常好的文科和医科的交叉结合。”李言荣介绍。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首席科学官鲁先平认为,四川大学和成都共建,需要更多人才。“怎样真正把高端人才带到这里,促进大学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虑。”鲁先平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