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医药制造行业向好的业绩数据背后,依旧存在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一致性评价通过率低、研发投入占比低等诸多问题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实习记者 张潇尹 滑昂 每经实习编辑 徐斐
213家医药制造A股上市企业中,181家实现营收增长,医药制造行业全部A股上市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673.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6%……各医药制造企业披露的2018半年报背后,似乎预示着医药制造行业的总体业绩向好。
不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一系列的向好数据不足以说明医药制造行业回暖,“随着政策变化和一致性评价的继续完备,行业面临着巨大考验,正处在阵痛调整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向好的业绩数据背后,医药制造行业依旧存在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一致性评价通过率低、研发投入占比低等诸多问题。
Wind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213家医药制造上市企业,剔除未披露半年报的ST长生,共实现营业收入3673.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6%,其中康美药业、白云山、中国医药、云南白药、复星医药位居营收前五,占医药制造上市企业总营收的19.26%,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59亿元、148.40亿元、145.29亿元、129.74亿元、118.59亿元。
在净利润前五的榜单中,康美药业、白云山、云南白药同样在列,其中白云山净利润达26.19亿元,康美药业实现净利润26.05亿元,云南白药实现净利16.33亿元,此外,新和成及恒瑞医药分别以20.59亿元、19.10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三和第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龙头企业保持优势,出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外,医药制造行业整体营收增长态势良好。Wind数据显示,营收增长的上市医药制造企业达181家,其中国农科技、天目药业、智飞生物分别以427.49%、386.7%、365.42%的增速位居营收增长前三甲。不过,在营收下降的31家企业中,山东金泰、未名医药、尔康制药、舒泰神、启迪古汉的降速均高于30%,其中山东金泰降速达53.27%。
值得注意的是,“靓丽”的营收成绩单背后,是企业高昂的销售费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8上半年,44家A股上市企业的销售费用率超过40%,31家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在30%到40%之间。
与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相比,企业的研发费用却显不足。以三家销售费用绝对值最高的企业为例,上海医药以52.18亿元位列销售费用榜首,复星医药以38亿元位居第二,步长制药以销售费用34亿元位列第三,但其研发费用分别仅有4.79亿元、7.09亿元、2.32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高特佳投资集团创始人蔡达建曾在某次行业大会上表示,“我们的A股医药上市公司所有的研发投入之和,相较于一个辉瑞公司的研发投入,差距非常小,这就反映出目前我们A股的医药上市公司,在新的药政背景下,绝大部分都存在创新潜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郭云沛认为,中国本身就属于创新世界的第三梯队,目前主要在大分子化合物领域里在做进一步的赶超。“我们比较热衷于在应用领域的研究,但对于相关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某种程度上会有不匹配,所以在创新方面,还是要多给各药企一些时间。”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289个口服固体制剂,应于2018年底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一致性评价通过的含金量因此而大大提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一致性评价进入最后3个月的倒计时,各药企近期纷纷提速一致性评价进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名单显示,第五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共计8个品种,其中有5个品种为289目录品种,占比62.5%,远高于此前的批次,“289品种”已经开始发力。Insight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402项申报,涉及144个品种,157家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进行的国家药品带量集采(试点)方案解读及座谈会,似乎意味着一致性评价通过的药企将迎来利好。方案显示,北京、上海、厦门等11个城市成为此次联合采购地区,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含视同)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入手,拿出试点城市60~70%的市场份额给中标企业。
而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行业或面临洗牌。Insight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蒙脱石散等5个品种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郭云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目前行业正随着新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随着政策的变化和一致性评价的继续完备,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将成趋势。此外,中国巨大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全民医保的市场,将会给中国的本土企业带来很大的机会。“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考验,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多、小、散、乱’依旧存在,逼着企业重复研究和建设,二是生产能力的过剩,所以必须经过阵痛和调整。”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我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7483家。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成了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蔡达建指出,“我们都知道,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做大、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并购,但我国并购整合的难度略大,并购的批准周期很长。但如果没有活跃的并购,没有大公司对创新公司的资本接力,创新很难坚持。”
此外,在资本市场方面,元明资本创始人田源表示,2018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上市制度的改革,“港交所今年开辟了新药研发公司上市的通道,因为这一改革,证监会也在酝酿一些变化,港股可以上市了,A股是否可以允许呢?我认为,A股早晚也可以使没有营收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半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出现估值倒挂现象,多家高估值的药企赴港上市却遭遇破发。对此,蔡达建直言,“二级市场的流通性确实在下降,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体系虽然是多层次的,但界限却有点模糊。”
不过,郭云沛则认为上述现象很正常,“国内现在注重创新,很多基金在竞价,所以资金比较充裕,但投资上比较盲目和激进,导致国内一些创新药企的估值被人为炒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