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陆各邻国们正在努力达成修订后的北美贸易协议的条款。特朗普政府正争先恐后地在10月1日的最后期限内完成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新的北美贸易协定,目前,这份已有墨西哥签字的协议,或于本周五公布。由于美国与加拿大一直没有在贸易关税问题上达成一致,加拿大并未明确表示愿意此刻加入这个“新群”。
每经记者 余佩颖 每经编辑 杨诗涵
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已经拒绝了在本周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与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一对一会面,并且在周三(9月26日)还威胁道将对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汽车征税。然而,特鲁多的发言人埃莉诺雷•卡塔罗(Eleanore Catenaro)却表示,加拿大政府“没有要求过会面”,这两位邻居之间不稳定的贸易局势以及领导人之间不稳定的个人关系近来日渐加剧。
另一方面,据CNBC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计划最早在本周五(9月28日)发布美国和墨西哥签署的贸易协议文本,不过也可能会延迟到周末公布。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还表示,该协议允许加拿大随后再加入。
特朗普威胁对加拿大汽车征税也不是第一次了。
今年8月,特朗普政府希望在10月1日前与加拿大、墨西哥达成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但途中与加拿大的谈判一直进展不顺,而据CNBC的报道,美墨双边贸易协议最快可能于本周五公布,墨西哥现任总统Enrique Pena Nieto将于11月底离职。
特朗普向记者解释,不想在联合国大会上与特鲁多进行一对一的会面是因为“他(贾斯汀•特鲁多)的关税太高,而且他似乎不想改变……坦率地说,我们正在考虑对从加拿大出口的汽车征税”。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又补充说道,“我们对和加拿大的谈判以及它的谈判风格都非常不满意,我们不喜欢他们的代表(Chrystia Freeland)”。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周二(9月25日)曾表示,美国将“继续”与墨西哥达成协议,但保留了加拿大加入的可能性。这位贸易代表指出,美国政府的时间有点紧迫。“如果加拿大现在加入,那是最好的”,莱特希泽说道,“如果加拿大晚些时候再加入,那也顺其自然”。
如果除去加拿大,美国与墨西哥达成双边的贸易协定让许多人对其合法性表示担忧。纽约民主党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就曾向CNBC表示,一项双边协议将引发“严重”的法律担忧。
另一方面,对于尽快达成协议这点,有立法议员认为,只有三方协议才能得到参议院的多数票且通过。参议员帕特•图米(Pat Toomey)就表示,为了使贸易协议能够快速达成,“政府还必须与加拿大达成协议”。美国商会以及其他强大的亲商团体同样认为,在没有加拿大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将成为一个错误。
据CNN报道,此番美国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主要因乳制品、钢铁和汽车关税而陷入僵局。关于乳制品税收一事,特朗普6月就曾在推特上指责加拿大对美国的乳制品征收270%的高关税,称这对于美国农民不公平。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还对加拿大的钢铁和铝征收关税,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发布的数据发现,在2017年,美国与加拿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约为6731亿美元,美国的出口额达到3407亿美元,进口额达到3332亿美元。
但是另一方面,据彭博社2017年的一篇报道,加拿大的企业常从第三方国家进口货物,然后再将这些货物出口到美国市场。加拿大统计局将其记录为加拿大的出口,而美国的数据则将其记录为来自该第三方国的进口,而并非从加拿大进口。因此特朗普曾一再声称美国对加拿大有“相当大的贸易逆差”。
究竟美国是对加拿大享有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暂未明晰,但是加拿大市场其实对于美国出口尤为重要。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统计,2017年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美国对加拿大的出口额比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增加了181%,并且美国对加拿大的出口占2017年美国出口总额的18.3%,近五分之一。因此对于美国此番在与加拿大还未达成一致协议下,就与墨西哥推进双边协议,遭到了众人批评。
据《华尔街日报》9月18日报道,美国商会(the U.S.Chamber of Commerce)、商业圆桌会议(the Business Roundtable)和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ustry)的负责人在给莱特希泽的一封信中写道,“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边缘化加拿大是不可接受的”。
对于特朗普的声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于周二(9月25日)对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表示,“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要捍卫加拿大的利益,为加拿大人挺身而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