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金字招牌 成都开启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26 01:30

    每经记者 余蕊均 谢孟欢    每经编辑 贾运可    

    这是一场筹备已久的专题会议。9月25日,中秋节后第一天,成都召开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用蔡尚伟的话说,整个筹备过程“艰辛且严谨”。过去一年,这位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曾多次参与到相关讨论工作中。

    现场,不仅有爱奇艺CEO龚宇、《伪装者》编剧张勇等圈内大咖积极建言,更引人注意的是,新一线城市里第一只百亿级别的文创基金“成都市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正式宣告成立。同时,西南地区首家文创支行——成都银行锦城文创支行首次公开亮相,31家单位被认定为首批成都市文创产业园区……

    一系列动作背后,是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走向世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底气和决心。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4月提出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以来,成都不断探索如何为这份历史积淀找到最合适的现代表达。

    如今,答案已然明了。成都希望,通过塑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来打造国际新标识,提升城市文化沟通力和全球传播力。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会上表示,要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力争到2020年,“三城三都”品牌行业价值凸显,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35年,“三城三都”闻名于世,建成世界新兴的文化名城;到本世纪中叶,天府文化享誉全球,建成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时代表达

    成都最近很红。

    上周,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多个重磅活动落子成都,满满的“黑科技”刷爆朋友圈;紧接着,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启幕,吸引了52.8万人观展,更“揽金”7883亿元;而许巍、朴树等歌手参加的“仙人掌音乐节”,则让成都人的这个中秋假期多了一种选择……

    应该说,2300多年的商业文明、休闲习俗,孕育了成都发展文创、旅游、体育、美食、音乐、会展的深厚底蕴。

    继去年4月提出发展天府文化后,在去年底举行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成都首次明确,要通过塑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来打造国际新标识,提升城市文化沟通力和全球传播力。

    最新的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则勾勒了更加清晰的发展蓝图和实现路径——要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具体包括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高起点建设世界旅游名城、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高品位建设国际美食之都、高品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和高质量建设国际会展之都。

    事实上,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会上指出,从城市发展逻辑而言,新时代建设“三城三都”,既是成都传承城市文脉的时代责任,也是其保持生活城市特质、服务市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务实之举。他表示,打造“三城三都”就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抓手。

    以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为例,近年来,成都积极探索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创优势,涌现出了“文化+”科技、旅游、体育、商贸等新模式新业态,2017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7%,成为支柱产业。

    从近期来看,成都会展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8月28日,荷兰皇家展览集团、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意大利展览集团宣布正式进驻;9月初,法国智奥集团与成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掀起了国际会展巨头布局成都的新一轮热潮。

    步入“一城双展”时代,成都希望能够以西部国际博览城为龙头,加快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营造生态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时代性。范锐平表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事关成都长远发展宏大事业,要聚力开放创新,营造尊崇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优越发展生态。要动员全社会共建共享,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添砖加瓦。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落实‘三城三都’建设、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认同。”

    在蔡尚伟看来,成都虽有很多文化方面的“世界之最”,但还可以进一步有效激活这些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熊猫。“大家都知道熊猫跟成都有联系,但有价值的IP却是美国的《功夫熊猫》。”蔡尚伟表示,“各行各业一定要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统一目标下加强融合。”

    因此,成都此番也明确指出,要鼓励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将其作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城市转型新方向。

    与此同时,人才队伍建设也比以往更为迫切。“要聚集文化领军人物、培育本土文化专家、发掘基层文化人才……”成都表示,要主动为优秀文化人才创造良好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

    以音乐人才为例,从今年4月开始,成都开启探索“街头艺人招募”,发掘本土音乐人才。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街头艺术表演累计招募“街头艺人”142组共244人,街头表演点位开放至60个,吸引了30余万人次观看,城市音乐氛围得到明显提升。

    当然,音乐人才的储备只是成都文化人才储备的缩影,成都的进一步目标是聚集一批文化名家和文创人才,培育一批国际型文化企业和文创品牌,文化产业和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超过20%。

    未来,营造更好的城市文化氛围,还需要更多的精细化管理。

    明堂创意工作区CEO、创始人于侃举例说,没有活动的支撑,城市就将缺乏活力。一座文化名城应该有大大小小的活动,但一年之中大型活动并不多,所以,对于更多的小微活动,应该有一套更符合行业特性的高效、快捷的管理制度,“要有更多像细胞一样的活动,来支撑常态化、持续化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化”。

    走向世界

    于城市而言,文化既是实力和形象,更是内核和灵魂,塑造城市精神,决定城市品质,引领城市发展。

    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19世纪的巴黎到唐代的长安、宋代的扬州,不同时期的强盛都市,无不是世界级的文化名城和众人向往的文化圣地,“文化立城”已成为众多新兴世界城市的战略选择。

    今年2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首次提交成都市两会审议,在这份总规草案中,成都明确将建设“公园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并最终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都最新确立的城市性质,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的体现,也是对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新逻辑和新趋势的把握与遵循。成都以“天府文化”为文化基因的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既彰显了“文化自信”,也极具全球视野。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化建设更是如此。所谓世界文化名城,反映出的是城市由发达经济衍生高度文明的普遍规律,可以从文化发展愿景、文化资源丰度、文化创意经济、公众文化参与、文化辐射影响五个维度进行系统构建。这也意味着,一个维度都不能少。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成都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陈巧茹坦言,成都要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就不能丢了川剧艺术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并且要将其融入城市空间,提升市民、游客的认识度和参与感。

    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巧茹早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川剧是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但它的腔调、词汇、服饰等在不断与时俱进,有很多创新,每次到海外演出都很受欢迎,但国内观众的热情并不高,没能真正走入“百姓家”。

    记者注意到,包括川剧、川菜在内的一批特色文化目前仍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范锐平表示,要加强文化国际交流合作,讲出讲好成都故事,让世界认识当代的成都、看好未来的成都,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天府文化影响力。

    如今,通过塑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的国际标识,将有助于城市文化沟通力和全球传播力的提升,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

    成都更希望看到的是,今后的国际交往不再停留在送个“熊猫”、织块蜀锦、吃个川菜等一些表层文化符号上,而是通过推动天府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自己。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文创复兴

    下一篇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金字招牌 成都开启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之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