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三大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21 19:18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看来,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包括铁路、轻轨、地铁等,而国内人口密度大、地形复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轨道交通方面经验丰富。

    每经记者 靳水平    每经编辑 宋思艰    

    9月21日,作为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一带一路”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国资委主办,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铁二院)等承办的2018“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分别从“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国际合作、高铁带来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做了主旨演讲。

    中国轨道交通优势明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搭合作之桥,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长进表示,目前中国已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等方面的合作。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安伊高铁等项目顺利开通,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纷纷落地,莫喀高铁、中吉乌铁路、中蒙俄中线扩能改造、中巴ML1扩能改造等项目正在重点推进。

    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正在更多地“走出去”。王义桅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是修路,而且还与教育培训连在一起。“比如我们在肯尼亚的蒙内铁路,我们大量的把铁路人才输送到那里去培训,这就是教育培训。”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加强了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要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这才是高科技,并不是简单的修路造桥。”

    王义桅表示,轨道交通把中国的竞争优势,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他还透露,我国每年新增的工程师比美国、日本一年新增的总和还要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 每经记者 张建/摄

    在王义桅看来,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包括铁路、轻轨、地铁等,而国内人口密度大、地形复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轨道交通方面经验丰富。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围绕高铁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了主旨演讲。他表示,高速铁路本身是属于第三产业,由于其省地节能、低碳环保的特点,其发展将直接增加绿色清洁服务业在国民产出中的比重,同时也带动物流、餐饮、通讯信息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的高速铁路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潜力巨大的相关产业及新兴产业得到很好发展,尤其是催生一批冶金机械精密仪器的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同步完善了产业链。”周绪红认为。

    建言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西部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天的西部,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西部城镇化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旺盛。西部轨道交通产业已进入提前布局和发展时期,产业链上众多要素已有了土壤,具备发展条件。西部轨道交通未来5~20年,将迎来战略发展期。

    “中西部也要实现基础设施的升级和互联互通,这是一个细化和精耕细作的过程。”王义桅向记者表示。

    而拥有中国西部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的四川省高度重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轨道交通是四川集中培育的重点产业之一。

    《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四川运营铁路里程新增1400公里,有轨电车600公里。在此形势下,四川省、成都市将迎来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黄金期。

    实际上,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自2013年开通以来,已成为成为首个实现每日开行、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广、开行线路最多、频率最稳定、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中欧班列。截至今年5月31日,国际班列累计已开行2238列,占全国中欧班列总数的四分之一,开行频率和班次居全国首位。

    “成都作为内陆城市,现在通过互联互通,改变了以前贸易完全通过海洋所带来的不充分和不平衡。”王义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在王义桅看来,成都具有人才和区位优势,区位上位于成渝城市群。往北边走有中欧班列可以到达欧洲;向东部看,可到长江经济带;向南可以延伸到南宁。“现在新加坡搞南方经济走廊,就是从南宁延伸到了重庆和成都,实现陆海联通,港铁联运的模式。”

    “成都还具备产业优势,有很多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同时研究氛围浓厚,有包括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王义桅称。他建议,成都可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抓手,形成一个关于轨道交通的国际研究高端智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前8月全国棚户区完成投资超万亿 地方棚改专项债发行持续放量

    下一篇

    厦门岛内再拍宅地难改趋冷:27%溢价率年度最高 14宗地块6宗底价成交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