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陕西“开窍”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21 17:16

    每经记者 粉巷君    每经编辑 刘琳    

     

    营商环境,看似概念缥缈,实为区域成长、城市竞争的基底所在。

    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浪潮中,如果关注国内政经新闻,对各地政府招数迭出的情形,应有所听闻。

    当然,陕西亦“开窍”不少,一些创新举措可圈可点。如西咸新区首创“微信办照”,全国互联网+排名第二,被总理点赞。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此前写过一些关于营商环境改革的区域观察文章,有批判,有鞭策,有点赞。今日重谈,聊点新意:

    A、陕西早先的“崇官风”备受诟病,营商环境改革,无异于官场思维的一次系统性改造。正如前不久某读者所言,“越发有了公仆的样子”;

    B、再者,改革举措倒逼政务效率提升,当政府机器逐渐加速,区域成长看好,于经济、民生,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而言,无疑是幸事;

    C、区域黄金窗口期适逢区域改革高潮,力度无需质疑,贵在坚持!


    官员真就是服务员

    营商大环境,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如今被频频提及。

    而营商环境改革附带的官场思维意识转变,给西安这座城市的冲击尤为激烈。

    去年,粉巷君曾撰写《大西安的“崇官风”与王永康的“西商策”!》,对西安这座城市过去多年的体制“信仰”,有过一番剖析。

    由于一些历史遗留原因,以及地处内陆,“崇官风”影响着这座城市的一代又一代——挤破头进入体制内,是光耀门楣的大事,政府最好,国企次之。到民营企业工作,都不好意思跟人提。

    这种意识环境造就的官场体制,无疑是充满优越感的。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理所当然”地承认公务员自带光环。“公务人员,怎么能是‘服务员’?怎么能是‘店小二’?”


    然而,这一轮营商环境改革,自上而下,大西安的官员真就成了“服务员”“店小二”。

    前不久的西安2018年市场主体“30万+”营业执照颁发仪式,官员与企业合影,企业家居C位,官员站后排,引导意义再明显不过。

    最近的陕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介绍,为打造一套顶层设计、系统部署、全面统筹的“店小二服务体系”,这个国家级新区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小组,党工委成员全部参与。

    思维转变,上行下效,招数迭出。

    不由想起西咸新区某新城的一段传闻:政务服务大厅里,参照银行、税务系统,专门建了一个“小黑屋”。窗口工作人员每天重复性操作,如何保证“服务员”面带微笑、高效服务?去“发泄室”呗!


    不“压榨”哪来政务效率

    进入体制内的,多是聪明人。

    理念积极转变,机制导向科学,聪明人自然会干出聪明事。

    所以当西咸新区全国首创“微信办证”,企业营业执照最快半小时办结,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0分钟办结——这种“绞尽脑汁”去做服务的情形,自然值得鼓励和肯定。

    无怪乎受到总理点赞;无怪乎全国互联网+案例排名第二。

    从这个层面来说,包括营商环境改革在内,大西安推行的一系列“疾风骤雨”,无论是区县“擂台赛”,选拔年轻干部去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挂职,还是通过对标城市进行补短,其所传递的信号极为明确——“压榨!”

    通过这种极具积极意义的“压榨”,最大化的提升政府机器的创新力度和运转速率。


    以“两把钥匙”为例。

    企业要正常运营,离不开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这两把钥匙。虽然不少地方通过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多证合一”,但后续办证还是相对复杂,有的项目在后续办证上一拖几个月乃至数年,企业苦不堪言……

    为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陕西显然“动了脑筋”。譬如去年在西咸新区试点“证照分离”改革,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这里,企业开办名称核准和工商登记两个环节的办结,从法定的15天,压缩至如今的3天。

    当政府机器进入这种“精益生产”、追求效率的节奏,也就是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城市管理被良性重塑的时候;同时,也就是投资者信心增强、城市发展预期被看好的时候;亦是生活于此的人们,重估自己、拥抱机遇的时候。


    破旧立新,贵在坚持

    改革,势必会带来阵痛。

    于内,或许还有个别人奉行“先放放”,“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于外,有人对打破旧利益格局的做法“嗤之以鼻”。

    譬如,粉巷君近期在走访某行政部门的时候,办事电话响个不停,工作人员置若罔闻,闷头于手上的“活计”……

    毫无疑问,在一些政务体系里,“中层梗塞”“上热下冷”的问题依然严峻,远没有达到理想运转速率。

    好在当前改革的大好局面基本成型,诸多新政新机制兜底,坚定推进下,那些“少数情况”,置于这座伟大城市的崛起之路,想必终究不会影响大局。

    另一方面,对于勇于改革、坚于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我们应当致以敬意和包容。

    那些城市历史欠账一天清零,并不现实——重要的是加速向好的态势。

    当然,陕西早在两年前就已出台“三项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建立试错、容错、纠错的规范流程,为干将、闯将、能将提供得以施展身手的保障。

    归根到底,改革如长征,破旧立新,贵在坚持。

    继续借用西咸新区的微观案例,在解决“准入不准营”的改革上,其并非没有障碍。比如涉及到的多部门联合现场勘验,如何能够在4天内完结,仍需努力;在微信办照已逐步推行的当下,如何利用优势过渡到微信办事,也是其当下考虑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无非感慨:西安乃至陕西,当前改革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同时,力度还可以再大一些,干事者的环境还可以再包容一些。而置身改革浪潮中,我们个体机遇与命运的思考,还可以再深入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万科A:已发行2018年度第六期超短融券 发行额20亿元

    下一篇

    【粉巷财经】陕西“开窍”了?︱社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