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ST信通发布2018年半年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产生大幅下滑。
每经记者 李诗琪 每经实习编辑 徐斐
受控股股东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阳集团)债务危机牵连,*ST信通(600289,SH)陷入财务危机已经半年有余。8月29日晚间,*ST信通发布2018年半年报,陡降的业绩再次将公司当下的重重困境摆在投资者眼前。
对于业绩下滑情况,*ST信通解释称,由于公司基本帐户被封,导致传统电信行业以外的新业务市场拓展受阻严重,进而导致2018年上半年销售毛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的财务指标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业务及回款均受到影响,员工积极性受挫,工作效率降低,骨干流失。
*ST信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为债务人提供的总计超40亿元的债务担保金额,公司却声明并不知情,并表示已收集了部分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决定起诉亿阳集团。
8月30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ST信通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以上案件尚在调查中,公安机关还未对其披露相关进展。此外。针对公司对于亿阳集团的起诉决定,其表示目前还没有正式走入法律程序。
在这大半年里,*ST信通的经营情况可谓急转直下。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ST信通的营收和净利均产生大幅下滑,不仅如此,公司还面临着多项业务市场拓展受阻、研发中止和骨干流失的尴尬。
半年报显示,*ST信通2018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下降28.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3.81亿元,同比大降1606%;扣非净利润为负1.52亿元,同比下降722.40%。此外,报告期内,*ST信通收到4起新增的法律诉讼案件的文书,本期确认预计赔偿金已达2.3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ST信通的主营业务是为电信运营商与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支撑系统建设与服务。2018年以前,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势头均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其中电信行业运营支撑系统在行业内地位稳固,智能交通产业也连续多年在相关系统市场排名靠前。
然而受控股股东债务纠纷的影响,公司主要资产及账户被冻结,公司业务受到较大影响。
半年报显示,除传统电信行业业务外,*ST信通其他新业务市场拓展受阻严重。其中,智慧城市,交通及医疗信息化等新业务的市场拓展已经处于缓慢停滞状态,基本为历史延续项目再签约与后续服务,公司业务呈现不均匀发展态势。此外,公司还暂停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网优服务等业务的研发投入,其新业务拓展更加举步维艰。
由于业务及回款均受到影响,*ST信通表示其员工积极性也大不如前。由于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骨干流失,公司持续经营方面也将产生较大的风险。
在备受关注的债务和诉讼方面,*ST信通半年报信息显示,2018年以来,公司收到新增4起法律诉讼案件的文书,其被诉讼原因均与亿阳集团的债权、债务纠纷相关。报告期内,公司确认预计赔偿金2.32亿元,成为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ST信通当下面临的内忧外患无疑起源于其控股股东亿阳集团的债务危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10月28日起,*ST信通陆续收到被诉讼的法律文书,被诉讼原因均与控股股东亿阳集团的债权、债务纠纷相关。2017年11月,黑龙江证监局下发了一份《关于对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指明了*ST信通没有履行法定的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为亿阳集团进行违规担保。
由于亿阳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邓伟当前深陷有关企业借贷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债权转让合同纠纷、融资租赁纠纷等多个案件,亿阳集团持有*ST信通的32.89%的股权已经全部被冻结。*ST信通今年6月公告称,邓伟因涉嫌单位行贿罪协助调查,不能完全履职。
根据记者统计,截至2018年6月,公司董事会累计公告41起法律诉讼案件,被起诉的涉案本金超40亿元,预计赔偿金累计达18.95亿元。
面临巨额的担保债务,*ST信通如今却拒绝对此承担连带责任,并准备以一纸诉状将亿阳集团告上法庭。
2018年5月,*ST信通公告称,公司未在《公章使用登记表》发现为亿阳集团提供担保文件的相关用印记录、公司亦没有就上述担保事项召开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ST信通表示已收集了部分证据并报请公安机关就上述案件中相关责任人涉嫌伪造公司董事签名及私自制作相关文件等行为进行立案侦查。
7月13日,*ST信通董事会表示审议通过了《关于决定起诉控股股东的议案》,认为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牵涉进众多与亿阳信通相关的诉讼案件中,严重侵害了上市公司利益。
不过*ST信通董秘办工作人员8月30日对记者透露,目前这一起诉决定尚未真正走入法律程序,具体时间还不清楚。
半年报显示,*ST信通已成立专项核查小组,并就核查事项向控股股东发出问询函,控股股东已通知公司将于8月31日给出书面回复。而对于外部影响,*ST信通表示将全力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诉讼问题,争取无一起诉讼被执行索赔。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