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狂野到成熟、从躁动到平静、从赚钱到做社会公益,在进步,也在进化。”陈东升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是跟着企业家的成长同步发展的。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姚祥云
图片来源:资料图
“上世纪80年代刚一开放,西方的各种思想就如潮水一般汹涌袭来。”坐在泰康之家·燕园的会议室中,泰康保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回忆着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带给自己的感受。
陈东升回忆道:“在《管理世界》做中国企业500大评价时,我坚定了实业报国的信念。”他梦想自己也能创办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而另一个促使陈东升下海创业的一个大的外在因素就是邓小平二次南巡。1992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后被整理成“南巡谈话”。随后,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目标,让创业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在这一大环境下,陈东升同许多青年、学者一样,毅然选择下海,这批1992年下海的企业家被亲切地称为“92派”。“92派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社会主流群体集体下海,意味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陈东升说。
如今,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陈东升感慨万千:“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他认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每个人都是推动者也是参与者,尤其是对企业家群体来说,这个群体的精神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武汉大学毕业后,陈东升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发达国家研究室,从事国际贸易及宏观经济研究。随后被调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管理世界》杂志做副总编,也正是这个时候,陈东升推动策划了“中国500大企业评价”。
“实业强国是根本,经济才能决定一切,没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中国的强盛就不存在。”陈东升说当时的感受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是成正比的。也因此,“创业”这个念头在陈东升心中慢慢萌发。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内外因的推动,有了内因的改变,自然也少不了外因的推动。在当时,促使陈东升下海的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大环境。“1992年在中国商业史上是特殊的一年,有三件事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商业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陈东升表示。
这三件事就是: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期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上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体改委出台的两个意见,其分别是《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可以这么说,邓小平南巡推动了中国又一轮改革开放的新浪潮,中共十四大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基本的经济制度,《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是中国企业发生真正变革的转折点。”陈东升对1992年的很多事记忆深刻,并认为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节点。
“改革开放初期就有很多人去做生意,产生了很多‘万元户’,但那时候我们只会说这批人不错,很有勇气,但下海这件事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共识。”陈东升说,1992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目标,才让创业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一年前后,很多知识分子、青年才俊下海,开启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创办市场化股份制企业的浪潮。
对于为什么会创建保险公司并坚定选择保险这条路?陈东升笑称,这源于一次日本之行。1990年,陈东升曾去日本访问,日本满大街都写着“东京生命”“住友生命”“日本生命”“海上火灾”,那时他知道了:保险公司可以做成一个企业巨擘。后来他了解到,在日本、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人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是国民经济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与腾飞,可以说人寿保险公司功不可没。因此,创办泰康保险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在陈东升眼里,中国这40年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每个人都是这场改革巨浪的参与者。
“改革开放就是一个时代的巨浪,把所有人都裹挟进来,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陈东升认为,改革开放是全方位地,从思想到观念,再到社会组织,都在坚定地跟国际、跟现代接轨。
对于改革开放的关系,陈东升认为,开放是起因,改革是过程。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没有开放带来的认识就没有改革,没有开放也就没有目标和要求。他表示:“‘改革’和‘开放’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是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经济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它是活生生的,它是波澜壮阔的,它是史诗般的,改革和开放真正地改变了中国。”
改革开放让陈东升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家群体的形成。陈东升认为,改革开放这40年波澜壮阔,国家有很多方面的改革,而让他印象深刻的改革是两个:一个是宏观层面的价格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这是后续一系列改革的基础,没有价格的改革就没有金融、财贸、税制改革等一系列宏观经济的改革。第二个是微观层面产权和所有制的改革,形成了我们今天庞大的企业家群体。可以说,没有这两个层面的根本性的改革,我们过去完成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无法达到今天的成效。
从最早提出改革开放,到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到本世纪初加入WTO,再到现在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陈东升认为这些都推动了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在这个创业过程中,企业家的精神也在一步步形成。
“40年来,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狂野到成熟、从躁动到平静、从赚钱到做社会公益,在进步,也在进化。”陈东升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是跟着企业家的成长同步发展的,中国企业家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企业家精神从无到有,再到发挥重大作用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历史发展浪潮:84派、92派、海归网络派和后WTO派。
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不仅将“企业家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九大报告,还出台了相关文件,企业家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保护,为企业家安心经营、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是对企业家、对市场经济、对私人财产保护的重要举措。”陈东升认为,未来还要靠年轻一代的企业家,把这个伟大的故事继续演绎下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