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电影改革不凡之路上博纳要打破主旋律电影藩篱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16 23:21

    从23岁意气风发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近而立之年下海创立博纳并获颁全国第一家民营公司发行牌照,到赶上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期,成为摘得民营企业中出品主旋律影片数量和票房总量桂冠的中国电影人,再到文化自信下的市场需求让《红海行动》等博纳式主旋律电影大放异彩,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的发家之路堪称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电影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缩影。

    每经实习记者 张春楠    每经实习编辑 廖丹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从23岁意气风发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近而立之年下海创立博纳并获颁全国第一家民营公司发行牌照,到赶上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期,成为摘得民营企业中出品主旋律影片数量和票房总量桂冠的中国电影人,再到文化自信下的市场需求让《红海行动》等博纳式主旋律电影大放异彩,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的发家之路堪称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电影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缩影。

    回首中国电影的改革开放之路,于冬用“不平凡”三个字来形容。

    “站在今天回望那个年代,我非常敬佩韩三平等国企电影厂厂长,他们甚至在入不敷出的时候还凭着理想坚守电影这块阵地。”于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我看到这么多的社会资本来投资电影,相比于更年轻的制片公司老总们,我更感觉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

    有情怀的主流大片:文化自信下的中国特色类型片

    在今年并驱争先的春节档,《红海行动》成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目前已经拿下超过36亿元的票房。

    与之前由国营电影公司挑起主旋律电影的大梁不同,民营资本正在越来越广泛地介入这一领域。从《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再到《红海行动》,博纳在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运作上表现得游刃有余。

    每经记者曾统计,在民营影企当中,博纳影业参与的主旋律电影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票房上都位列第一。自2007年以来,截止2018年5月,博纳影业参与了11部主旋律电影,累计票房高达125亿元。

    以前,年轻人很容易将主旋律电影与“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和生硬的意识形态输出画上等号,于冬认为过去的主旋律电影和年轻人中间隔了一道墙,而《智取威虎山》开始试图把“这道墙”打破。

    “《智取威虎山》首先是一部好看的情节片、动作片,我们拆除了这道墙,让年轻人能穿过去。”于冬表示。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观众越来越需要在电影银幕上看到当代中国的英雄形象和国家形象。“在拍《智取威虎山》时,我就在想,对年轻人来说可能需要的不再是美国特工汤姆·克鲁斯爬摩天大楼,那么他们会不会像我们一样再度迷上杨子荣这样的民族英雄呢?”

    此后的《湄公河行动》把情怀升华到了强大的国家如何保护中国人的人身安全。而这种情怀在《红海行动》中则进一步升华为更普世的“反恐”命题。“我们不仅接中国人,还接国际侨民,这就是大国责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过去我们怕主旋律,宣传的时候都避免说我是主旋律,但到《湄公河行动》,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我们就是警匪片,我的口号就是热血报国,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于冬表示,“之前我们一直在思索尝试,现在在我们之后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主流大片,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主流大片成为中国特色的类型化电影,这是我们非常乐意看到的。”

    “牵手”民航局:航空电影《中国机长》已立项

    “我在刚入行的时候就赶上了中国电影最惨淡的十年。”于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1994年从北电毕业后,意气风发的于冬作为优秀生源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发行科。据于冬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还是以红头文件为产业推动力,中期出现了产业滑坡,电影发行甚至在资金回流上出现了断流。“很多电影院关停,改成迪厅的、游戏厅。”于冬回忆称。

    之后不久,2001年的电影产业改革给刚下海不久的于冬带来了最重要的机遇。于冬表示,这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制片权从制片厂扩展到民营公司,民营社会力量允许独立拍片,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第二是允许民营公司发行国产影片,当时博纳已经拿到了广电总局颁发的全中国第一家民营公司的发行牌照,并作为改革成果登上了《人民日报》。

    2001年于冬发行的《我的兄弟姐妹》成为当年国内电影的票房亚军。于东因此接触到了香港地区电影圈人士,得到了发行《天脉传奇》的机会。

    当时这样的大片一般都交给国有电影公司,因此,“抢了生意”的博纳开始遭到国有电影公司的“围追堵截”,用好莱坞大片在档期上进行前后夹击。

    于冬给当时分管发行的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写信,投诉其他国有电影公司“拿着国家资源在垄断”。最终电影局出面协调,给了于冬一周的空档期。而仅用了一周时间,于冬就“抢了”2000多万的票房,位列当年年度第七。

    “因为中国市场的发行基本上都是国有公司在做,国有公司怎么给你保底呀,基本上能给你报账就不错了。”于冬表示。凭借着销售战绩,于冬在香港电影界声名鹊起。

    随着内地票房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好,香港制片方要求的票房保底额也越来越高。“我当时就想既然我保底都保这么高了,干脆我投这个戏算了,我还拥有内地的版权。”自那时起,博纳不再单纯满足于电影发行,而是开始向电影产业的上游投资和制作延伸,并投资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美人草》。

    之后博纳在制片上与香港导演的合作也顺风顺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统计,在目前博纳参与的11部主旋律影片中,由香港地区导演执导的影片就有7部,占比超过六成,而其中主投的4部影片全部由香港地区导演执导。

    博纳的主旋律电影还不止于此。8月9日,博纳影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根据川航机长真实事迹改变的影片《中国机长》已获批准立项。这部电影将由博纳影业主投主控,联合拍摄方包括中国民航局。

    “我们恰逢最好的年代,有资本的追捧,有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有整个中国大国地位的崛起,我们这一代人,又恰逢年富力强的年龄。我们理所当然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多的贡献。”于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激烈争论中 农业改革打破束缚终获成果

    下一篇

    世界大变局 中国新时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